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学 > 大学教育论文 > 正文

微时代视域下的大学生就业工作

来源:www.37lw.cn 编辑:admin 时间:2017-12-24
一、高校现有就业工作模式存在的问题 
  高校現有的就业工作模式是一种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发展的理念,积极进行职业发展准备,并为顺利就业而提供的以咨询指导服务为核心的模式。该模式总体实现了重视宏观统筹协调和微观落实,彰显其积极开拓、主动探索就业市场的精神,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遭遇低效,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一是忽视岗位与学生个体需求的匹配度,工作效率不高。高校偏重就业工作套路,重视就业市场的开拓和组织就业双选会,而忽视所提供岗位与学生个体需求之间的匹配性,出现所提供的岗位数量虽远多于毕业生人数、工作量成倍增加,但就业成效却未有明显提升的现象。 
  二是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针对性不强。高校普遍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并专门开设相关课程,但侧重强调统一的就业指导课堂、培训与同质性的就业信息,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存在“脱离社会实际、局限于理论教学,重理论灌输、轻实践训练等不足,并不能吸引学生真正投入其中,更无从谈起让学生从中获益良多”①。更多的是强调统一性,无法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而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 
  三是偏少甚至缺失与学生、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高校现有就业工作模式中,注重信息自上而下的传达,这不仅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而且导致学生家长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随着对子女的就业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家长在影响大学生价值导向和就业观念的同时,还直接或间接提供重要的就业途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地域,甚至决定工作内容。 
  二、微时代高校就业工作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一)微时代高校就业工作模式的内涵。 
  微时代即“以微博等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年代”②,其主要特点是以微媒体作为信息获取、传播、交流的主要工具,表现在信息资讯的即时、快捷、可选择、时空自由的传播和接收等方面。随着微信的崛起,微信与微博一起成为微时代两大主要媒体平台。微媒体作为被更多用户所接受的信息沟通和交换的载体,其一方面传承了移动网络的众多特点,如互主体性(信息传播结构从树状变为网状)、即时性(信息传播方式从录播向直播转变)、开放性(从国家、地区到面向世界)③,具有常见社交软件、网站的内容承载功能和信息交互性,另一方面,微媒体赋予用户更加自由的体验,感受策划、接收和传递信息的不同体会,极大地满足个性化的需求。这些使得微媒体逐渐成为传媒界新宠,尤其受到大学生群体的喜爱。 
  (二)微时代高校就业工作模式的优势。 
  调研显示④,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手机或电脑实现阅读和交换信息。在大学生使用频率前两名的阅读方式中,手机阅读分别占51.2%、33.2%。在使用手机的大学生中有48.5%通过阅读微信、微博等微媒体获取信息和交换信息。因此,随着就业服务对象的这一新变化,微时代下的高校就业工作模式应运而生。当前,其具备三个优势。 
  1.注重匹配度,提升服务与需求的契合性。 
  微媒体注重提升服务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匹配性,尤其注重信息内容的小而精和有效性,而非大而统的信息发布模式。虽限于人力物力,无法实现对每一个大学生进行单独就业指导,但可以通过微媒体平台,根据大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实际需求等,对相关信息进行细化分类再推送,既能提升高校所提供的就业咨询服务的有效性,又能增强高校所发布的就业岗位信息的匹配度,从而避免大学生盲目接收信息,有助于提升就业成功率。 
  2.尊重个性化,满足差异性需求。 
  微媒体由于不限时间和空间,在容量范围内可无限叠加,这就为信息的个性化服务提供了条件。同时,微媒体逐渐成为大学生最主要的阅读交流工具,而且更多的是主动阅读,阅读效果得到增强。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用搜索或订阅等方式,在微媒体中选择适合的就业方向和就业信息资料。这也为克服现有就业工作模式中“强调统一的就业指导课堂、培训与同质性的就业信息,而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助于改变“偏重就业工作套路,重视市场的开拓和组织就业双选会,而忽视所提供岗位与学生个体需求的匹配度”的高校就业工作现状,从而避免大学生盲目接受信息,提升学生接收就业信息的效率。 
  3.尊重主体性,信息传递更具扁平化特色。 
  微时代大学生就业工作更加重视用户的主体性需求,凸显信息的针对性和可定制性。相比于传统媒体,微媒体具有可通过移动终端,更加及时灵活地传递图文影像资讯的优势,且能在这一过程中尊重用户的需求,聚合了一对一、多对一、多对多等形式,采用实时互动、定期互动,为大学生答疑解惑和经验分享提供平台,进而促进就业主客体间、不同主体间的交流。与此同时,微媒体所具有的自由灵活和不限时空优势,使其可以对来自全国各地的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推送信息,为拓展就业指导工作内涵奠定了基础。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使得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因为层级的递减而更加迅速、即时,而且使得信息的接收对象由原来相对单一的大学生拓展为大学生、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这也为改变现有的缺少学校与学生、用人单位、家长的信息互通和互动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 
  三、微就业大学生工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本研究将微时代下的大学生就业工作模式简称为微就业工作模式。作为一种新型就业工作模式,其在探索和实践中继承了现有就业工作模式的优势,并主动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利用当前高速发展的信息媒体新技术,为“95后”大学生创造个性化的就业服务环境,努力实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
(一)确立“尊重学生主体性,满足多元化需求”的核心服务理念。 
  微就业工作模式的核心服务理念是尊重学生主体性,满足多元化需求。为确保这一核心服务理念得以有效落实,需要在实践中坚持以生为本、做到就业工作分层分类和精细化服务。在宏观层面,高校实现战略转移,从重点抓大规模培训、宣讲和招聘活动,转变为重点抓针对性更强的地区、专业类培训活动和组织小而精的招聘活动。在微观层面,高校将就业工作重心转变为提供菜单式的就业服务上:一是将求职观念、简历、礼仪、笔试、面试等就业技巧指导内容细化分类,系统化的就业指导知识以灵活多样的方式供学生自主选择,提高指导信息的利用效率和针对性;二是将用人单位的多元需求等就业信息细化分类,如根据用人单位的性质分类,将用人单位岗位信息以专题的方式推送给有相应意向的学生,根据岗位的特殊要求分类,可以特定的岗位能力、素质要求为分类标准进行岗位信息分类,或者以用人单位的地理区域作为岗位信息的分类标准,总之不断以更加多元的分类标准将用人单位信息进行分类推送,提高岗位信息的针对性;三是按专业特征、生源类别、求职意愿、能力特征、性格特点等要素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分层分类,从而进一步掌握学生的真实求职意向和求职类型,以便为之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信息和服务,提高学校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和实际效率。 
  (二)微就业工作模式探索的环境更加成熟。 
  首先,就业主体的变化为微就业工作模式的发展带来契机。“95后”大学生青春时尚、追求新事物,成为最先接触、熟悉、热衷微媒体的群体。他们更多习惯于通过手机上网,利用以微博、微信等为典型代表的系列新型信息传播介质进行联系、沟通、交换信息,随之而来使以“微”命名的新事物蓬勃发展。据工信部发布的《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我国已拥有全球最大的移动终端用户规模,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超过8亿”⑤。更重要的是,据工信部发布的《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5)》显示,“‘90后’和‘95后’作为新生力量迅速崛起。2014年,‘90后’已经占据了移动用户总数逾70%,是当前移动互联网的绝对主力”⑥。“截至2016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人,比2015年相比增加7550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提升至95.1%,网民手机上网比例进一步攀升“⑦。这些都为以“微”命名的媒体作为信息获取、传播、交流方式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其次,微时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微就业工作模式的发展带来契机。新型信息传播介质具有广容性与共享性,其传播世界具有虚拟性,传播速度具有“病毒式”的迅捷性和及时性,使得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和接收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革。微媒体承袭了原有移动网络优势的同时,又赋予了用户更加自由的体验,做到更加多样、个性化地满足“95后”大学生的需求,成为高校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获取、掌握方式,这给微就业工作模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最后,高校就業工作自身转变给微就业工作模式的发展带来契机。高校作为就业工作的主要推动者,深知就业工作能否顺利有效地落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校是否高质量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职业理念教育和就业观念引导,是否将就业政策和需求信息进行精准有效传递,是否将就业相关知识和技巧进行有效传授等。因此,从传播学视角看,就业工作的成功开展与就业相关信息的传播及其传播效果密切相关。微时代中信息沟通和交换的方式和途径、内容和速度较之以往,都有了高速发展,给高校就业工作模式的创新和完善提供了探索和实践的良机。 
  面对大学生就业难题时,如何针对作为就业主体的“95后”大学生的群体特点,将微媒体与高校就业工作有效结合,已经成为更多高校的共识。近些年来,高校开始借助学校官方微博、微信,“每日一推”、“每日一荐”,打造新型的就业服务平台,更加注重为大学生提供针对性更强的就业服务;部分大学生开始通过微媒体平台主动推送自己的微简历,通过朋友圈获取面试机会等,取得良好效果。 
  (三)搭建“四位一体”的信息互动共享平台。 
  高校紧紧围绕大学生这一就业主体,充分发挥枢纽作用,搭建各级各类平台,既能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大学生更高质量地就业,又能将与就业相关的各类群体和资源分门别类地进行整合,更好地对接和服务社会。 
  微就业工作模式的主要内容是搭建“四位一体”的信息互动共享平台。该平台由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用人单位、学校与家长、学校与用人单位四部分组成。根据每部分面对的对象群体不同,设置不一样的平台内容,如学生和学校之间重点以院系专业为互动平台,学生与用人单位重点以兴趣、技能、需求为互动平台,学校与家长之间重点以地区就业为互动平台等,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重点以人才类型为互动平台。 
  作为就业主体,大学生在这一信息互动共享平台中占据重要位置。学生根据学校的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指导,通过平台定制个人就业所需的信息类型,使自己在就业信息的获取方面主动性更强,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减少不必要信息的干扰。学生可以通过平台选择与自己就业意愿相近的企业进行互动沟通,展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也给企业提供了解大学生的机会。 
  作为就业工作的枢纽,高校将大学生群体的特征、现状和需求经过分层分类整理后,推送到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平台,及时将准毕业生信息提供给用人单位。在此基础上,将市场的用人需求经过分类汇总后,利用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平台及时推送信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并做好求职应试准备。最后逐步实现搭建家校平台,以生源地区或专业为单位,及时向学生家长推送宏观就业政策和微观就业信息动态,提供如何在思想上、具体实施举措方面引导帮扶大学生就业的方法等;通过咨询沟通等方式,让家长为学校就业工作出谋划策、建言献策,更好地达成家校共识,形成助推大学生就业的合力。 
  (四)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 
  在微时代就业工作模式下,为保障“四位一体”信息互动共享平台的有效落实,高校不仅扮演着枢纽角色,而且承担了大量的信息优化处理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需建设好就业工作服务队伍,这样既有利于保障整个微就业工作模式正确的方向,又能发挥自下而上的反馈效应,在信息的交汇互通中使整个模式运转起来,形成完整的系统,实现大学生就业工作服务的高效运行,真正做到为“95后”大学生创造针对性强的就业服务环境,实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首先,加强统筹管理员队伍建设。管理员队伍主要由学校主管就业工作的职能部门及各二级学院分管领导组成,包括三方面职责:一是负责统筹协调校院两级就业工作,完善顶层设计,解读就业政策,使得校院两级组织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形成合力;二是加强与各地区就业主管部门、社会用人单位的互动联系,通过对接地区或用人单位,为大学生提供针对性强的就业信息;三是负责对就业工作辅导员等相关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培训和考核。 
  其次,加强就业工作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队伍主要由学校主管就业工作的专职人员和各二级学院专职辅导员构成,包括三方面职责:一是理解并落实好上级部门的各项政策、指令,及时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差异性特征和个性化需求梳理上报;二是负责建设和管理相应就业微平台,为大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提供不同的微平台;三是负责对就业微平台内各信息处理员的培训、监督、考核及对就业工作实效的总结反馈。 
  再次,加强信息处理员队伍建设。作为整个就业工作最基层工作人员,该队伍主要由在分管就业工作的辅导员具体指导下的低年级大学生志愿者担任。通过组建合理的大学生志愿者梯队,各司其职,定期完成对各就业微平台所需信息的采集、分类梳理和推送宣传;将各就业微平台中收集到的来自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的问题汇总,进行点对点反馈回复。等志愿者进入大四毕业班后,自动转换为班级就业联络员,协助就业工作辅导员了解毕业生的实际需求,做好就业意向统计,反馈就业指导工作的实际效果,以便在各阶段对工作进行调整。 
  最后,家长和用人单位队伍建设。除了作为就业主体的大学生外,家长对大学生的就业期待、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录用标准要求也是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学校与家长、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就业微平台中,要高度重视这两者的作用。学校既要将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要点整理汇总后,以学生和家长乐于接受的方式,及时推送到位,又要将家长作为重要的力量,积极整合到学校就业工作队伍中,合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采取切实有力的就业行动,逐步实现高质量就业的目标。 
  注释: 
  ①钟央文,章利成.多维视角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壁垒分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99-103. 
  ②潘小妹.“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应对[J].大众文艺,2013(23):212-213. 
  ③李海春,李娟.移動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挑战与回应[J].思想教育研究,2014(4):41-45. 
  ④本次调查以2015年浙江省某高校为样本总体单位,该校有本科生18000余人,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在全校发放问卷135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903份。问卷的结构性分布如下:在性别方面,男生占39.5%,女生占60.5%;在生源地分布上,来自沿海地区的占76.0%,中部地区占14.0%,西部地区占10.0%;在家庭收入方面,人均年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占15.3%,3000元—5000元的占38.2%,5000元—10000元的占34.9%,10000元以上的占11.6%;这些样本分布与该高校的学生结构特点基本相符;在样本的年级分布上,大一到大四样本分别占19.3%、13.0%、25.2%、42.5%,根据调研主题,突出作为毕业班群体的四年级样本数。总体而言,此次的抽样样本具有较高的代表性。文中所引用的调查数据,如无引用说明则皆出自于本次调查. 
  ⑤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Z].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2014(5). 
  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5年)[Z].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2015(4). 
  ⑦中国产业信息网.2016年中国网民人数、手机网民人数、各省市网民人数及互联网普及率情况分析[EB/OL].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702/492444.html.2017-3-15. 
  参考文献: 
  [1]钟央文,章利成.多维视角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壁垒分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99-103. 
  [2]潘小妹.“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应对[J].大众文艺,2013(23):212-213. 
  [3]李海春,李娟.移动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挑战与回应[J].思想教育研究,2014(4):41-45. 
  [4]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Z].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2014(5). 
  [5]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5年)[Z].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2015(4). 
  [6]中国产业信息网.2016年中国网民人数、手机网民人数、各省市网民人数及互联网普及率情况分析[EB/OL].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702/492444.html.2017-3-15. 
  本文为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成果,项目编号:Y201432046。

网友评论: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jaxfeedback.htm

毕业论文网 www.37lw.cn 联系QQ:250537075 邮箱:250537075@qq.com

毕业论文网为您提供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MBA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奥鹏毕业论文代写服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