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学 > 教育管理论文 > 正文

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分析

来源:www.37lw.cn 编辑:admin 时间:2017-08-25
1 协同创新概述 
  所謂协同,具体指的就是元素相对于元素的相关性能力,而协同现场通常在多种系统中存在,而系统在发展与运行中,要保证内部的要素相互协调与协作,进而增强拉动效应,更好地聚集多种力量,最终超出自身功能总和的全新功能,以保证事物可以有效地发展。而协同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增强整体的功能。目前,协同创新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从本质上将就是将体制机制的创新作为先导力量,而各个创新主体实现深度合作,进而突破创新主体壁垒,将更多创新的要素以及资源集中在一起,形成协同效应,最终增强实际的效用,节省创新的成本,使得创新绩效不断提高。为此,协同创新已经成为现阶段科技创新的全新范式,值得学习与借鉴。 
  2 协同创新视域下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途径 
  协同创新对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在当前背景下,要想贯彻并落实这一全新的培养模式,就应当全面整合并优化多样化的资源要素,构建相应的培养机制。 
  2.1 政策调控机制的构建 
  全面培养高技能人才对于国家的产业转型与升级发展十分关键,所以要将其提高至战略层面。在实践过程中,企业行业、培训机构与学校等多元化的培养主体隶属于不同的领域,所以要想整合资源,就一定要有政策的调控以及支持。根据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可以发现,政策法规的建立与健全对于高技能人才培养来说十分重要。其中,英国制定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国家目标,与此同时,出台了配套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而韩国在立法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职业培训的发展。但是在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始终相对薄弱,要想实现协同创新目标,应制定全面改革体制机制的目标,并需要有政府的政策作为支持。由此可见,政府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小觑,需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作用,科学合理地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并积极引进产业政策、科技政策以及职业资格认定政策等等,以保证社会更加重视高技能人才,构建多个部门与多个主体协同管理机制,最终创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支持平台,为培养高技能人才营造更为理想的制度环境。 
  2.2 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 
  针对高技能人才培养主体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不同主体的资源优势也不同。在高等院校中,师资队伍以及学习研究环境较为理想;在企业行业中,市场信息资源与生产设备以及高水平的技术工作人员较多;在培训机构中,培训项目资源更为丰富。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当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创造理想的政策条件,进而构建出多样化的平台与载体,以实现资源全面优化和有效流动。 
  首先,将院校作为重要依托,构建系统创新中心与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与此同时,对院校基础研究力量以及智力资源予以充分利用,与企业行业实现有效地合作。 
  其次,将企业行业作为重要依托,构建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与此同时,应将基地面向区域开放,高度重视院校师生实习实训项目、校企科研合作项目与企业员工培训项目,以更好地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相应的平台。 
  最后,将政府与社会资源作为重要基础,积极构建区域性的公共服务平台,特别是创业园区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等。其中,政府作为主要的牵头人,对高等院校、培训机构以及企业行业的资源积极引进,并且将人才培养以及创业服务等多种项目作为重要载体,积极贯彻并落实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活动。 
  在构建以上三种平台的过程中,必须要给予信息交流平台以及双导师培养制度的高度重视,以保证人力物力与财力和信息资源要素实现全面优化与整合。 
  2.3 激励机制的构建 
  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过程中,激励机制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为此,激励机制的构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第一,社会应正确认知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对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予以全面完善与规范,与企业用工制度实现有效地对接,并且在重要招聘标准当中融入资格认定。另外,在企业参与高新技术评选与工程项目招投标的过程中,将高技能人才的配置状况融入其中,作为重要的衡量指标。 
  第二,积极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补贴机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模式进行有效地参照,为开展培训或者是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与定额补贴,以保证企业可以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技能人才培养当中。在此基础上,通过培训政策与补贴政策对社会培训机构予以鼓励,使其能够合理地制定短期培训或者是针对性人才培养的项目。 
  第三,积极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以保证多元化培养主体协同作用的充分发挥,正确引导社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给予更多的关心与支持,最终形成全面且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经费投入机制。但应注意的是,企业并不仅仅只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体,同样也是使用主体。在这种情况下,应在政策与法规等约束机制的作用下,对企业进行引导,使其逐渐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经费投入主体。 
  2.4 评价机制的构建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评价机制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引导、激励与诊断等功能,在促进高技能人才协同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协同创新的视域,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机制的构建具体包含了两项内容。
第一,对主体多元化的评价。现阶段,高技能人才培养主体主要包括了政府、行业企业、培训机构与院校等,在培养实施方面可以积极地参与并进行监督和合理地指導。与此同时,行业企业还可以作为高技能人才的使用者,针对学习者接受培训以后的工作状况对培训整体效果进行考察。而学习者是培养过程中的主要感受者,所以其自身需求的满足程度能够真实地体现出培训的效果。 
  第二,评价标准应当对需求导向给予高度重视,将需求满足程度作为评价的标准。其中,需要对学习者个人需求的满足程度进行衡量,特别是综合素质的提高状况与职业能力提升状况等。与此同时,还应当对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程度进行观察,具体表现在高技能人才使用部门对于人才能力提升的认可程度。在此基础上,要注意的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具有长期性,所以在评价培养效果的时候需对其发展性以及持续性给予高度重视,以保证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地区经济发展实现有效地协同。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技能人才对于社会的贡献很大,所以在新时期背景下,必须要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国家建设提供充足的高技能人才储备。文章基于协同创新视域,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唐佩.协同创新视域下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2).
  [2] 李海琼.协同创新视角下农类营销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南方农村,2015(06).
  [3] 孙茂来,孙健,黄嘉晋等.协同视阈下校企共建的能源类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探析--以某高校为例[J].商业故事,2015(12). 
  [4] 冯翠平.高职院校协同创新与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生命文化学院为例[J].商情,2017(02). 
  [5] 焦世泰.基于“协同创新”的广西百色“四地一带一枢纽”建设所需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14(02). 
  [6] 肖坤,夏伟,卢晓中等.论协同创新引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J].高教探索,2014(03).
  [7] 韩敏.“三位一体”培养现代农业高技能人才实践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1).

网友评论: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jaxfeedback.htm

毕业论文网 www.37lw.cn 联系QQ:250537075 邮箱:250537075@qq.com

毕业论文网为您提供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MBA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奥鹏毕业论文代写服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