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学 > 中学教育论文 > 正文

回眸一笑百媚生

来源:www.37lw.cn 编辑:admin 时间:2017-09-28
一、概括总结,点明题旨 
  文章的最后一段往往起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课堂的结束语亦是如此。这是一种最常用的结束方法。教师对课堂的学习内容作提纲挈领的总结和归纳,突出重点,点明中心,达到纲举目张、巩固知识的效果。 
  如《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这节课的结束语可以这样设计:中国有着7000多年的用玉历史,2500年的玉器研究历史,这使中国赢得了“玉器之国”的美誉。中国古代玉器分神玉—王玉—民玉三个阶段。历史之早,延续时间之长,分布之广,器形之众,工作之精,影响之深,为其他任何国家所不能及,中国人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全民尊玉、爱玉、赏玉、藏玉的民族心理,玉的神化和灵物概念、特殊权力观点都根植于此,而玉文化本身则作为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有着无法估量的深远影响。这样的结束语全面概括了本堂课的要点:玉器的产生、发展、审美、文化。 
  二、拓展延伸,意味无穷 
  短短的18堂美术鉴赏课只能对美术有基础的了解,熟悉少量名画,了解一些画派,这样的课对于爱好美术的学生只是一个引子,真正的鉴赏在课外。所以利用课堂结束语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视野向课外延伸、扩展,学以致用,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美术知识。 
  如《与时俱进——木刻、漫画、现代雕塑》的结束语这样设计: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逐步走向开放,西方的雕塑艺术体系被全面纳入我国的艺术教育,从观念上技术上基本打破了本民族的传统程式,只有一小部分传统意识还在民间延续。尽管从整个“大美术”这个概念上观察,造型艺术的确是“立交桥式”的多向发展结构,但仅从雕塑这个艺术门类来看,民族的、传统的雕塑艺术特色几乎荡然无存。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这样的结束语让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审视雕塑的传统文化,思考雕塑文化、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三、提升情感,催人奋进 
  德国的第斯多惠强调:“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美术教师不仅传授美术知识,培养审美情趣,同时也需要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在教学结束的时候,教师画龙点睛,提炼主题,号召学生提升认识、追求真善美,使他们的心灵得到一次净化,最终达到育人的效果。 
  如《“夏铸九鼎”——商周青铜艺术》结束语也可以这样设计:当我们漫步神州,寻访古都名城,或者走出国门游览世界,在诸多著名的历史与艺术博物馆里,几乎都可以看到中华青铜器的倩影。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在你我眼中,青铜器正是中华民族辛勤劳作、高度智慧的象征,同时它们也向世人证明了在这世界的东方,拥有着黄皮肤的中华儿女曾经开创出了这世界上最灿烂的文明,同样,今日我们也将踏着时代的鼓点,去开创出今日的,包括明日的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辉煌时代的到来。 
  《西方古典艺术的发源地——希腊、罗马美术》以一首诗的形式结束: 
  古希腊艺术的影子 
  依稀可见 
  君王的威严、勇士的呐喊 
  至尊的神庙和庞大的斗兽场 
  还有,些许莫名的失落感和怀念感 
  继承了该继承的、发展了该发展的,这是罗马式的艺术风格,现在依然如此 
  直到今天,我依然倔强地相信,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罗马没有远去 
  存在即永远 
  罗马的意义在于他坚持和创造 
  这样的结束语充满真情,生动感人,充分发挥了语言文字的魅力,升华了感情,给学生留下了无穷的回味余地。 
  总之,课堂结束语要言简意赅、自然妥帖、首尾呼应、紧扣中心,不要虎头蛇尾,或者重复啰嗦、画蛇添足。用结束语荡起课堂的涟漪,在学生心中燃起探求的火焰,让每一节课的“终曲”都余音绕梁,为课堂教学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参考文献: 
  [1]吴育林.让课堂結束语余音“绕梁”[J].中小学德育,2011(2):46-47. 
  [2]李国会.荡起终课前的涟漪[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22). 

网友评论: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jaxfeedback.htm

毕业论文网 www.37lw.cn 联系QQ:250537075 邮箱:250537075@qq.com

毕业论文网为您提供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MBA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奥鹏毕业论文代写服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