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理学论文 > 农林论文 > 正文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

来源:www.37lw.cn 编辑:admin 时间:2017-10-18
1 病原 
  猪附红细胞体属立克次体目、无形体科、附红细胞体属,形态多样,多呈环状、球状或杆状,平均直径在0.1~2.6 μm之间,用电镜观察,可见猪附红细胞体表层有膜包被,无鞭毛,没有细胞壁,无明显细胞核、细胞器结构的原核生物。常单一或呈链状附着于红细胞表面,也存在于血浆中。增殖方式主要有二分裂法、出芽和裂殖法。附红细胞体对一般化学消毒药物较为敏感,在干燥的条件下不稳定,耐低温,5℃下可保存2周,在冰冻凝固的血液中能够存活1个月;常用的消毒剂能够杀灭附红细胞体,将病原置于0.5%石碳酸溶液中于37℃ 3 h可灭活[1]。 
  2 流行病学 
  猪附红细胞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和流行,以高热多雨的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猪均可发病,以新生和断奶仔猪最易感染,体重25~50 kg、2~5月龄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病猪和隐性感染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该病可经消化道或呼吸道进行水平传播,也可经子宫和胎盘进行垂直传播,健康猪可通过与病猪直接接触或接触被病猪血液感染的器具、饲料、饮水等而被感染,也可间接通过蚊、蝇、虱子、老鼠等害虫将病原传染给健康猪。该病多发生隐性感染,当饲养管理不当、饲养密度过大、饲养条件突变、营养水平不均衡、长途运输以及其他疾病等因素存在时都可引起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和流行。猪附红细胞体病可继发于其他疾病,也可与一些疾病合并发生。 
  3 临床症状 
  猪感染附红细胞体后,多呈隐性经过,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6~10天,以发热、皮肤发红、贫血、黄染、流产为典型症状。病程一般3~5天,最长的可达7天以上。即便经治疗康复,多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成为僵猪。 
  仔猪感染后,临床症状明显,急性病例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萎顿、食欲下降,甚至废绝,病猪可视黏膜苍白,耳尖处可见紫斑,随病程发展逐渐蔓延至全身,一般1~5天后死亡,少数病例突然死亡。慢性病例往往表现食欲不振,严重贫血,体质消瘦,被毛粗乱,没有光泽,病猪出现腹泻症状,同时伴有便秘,部分仔猪有呕吐症状。腹部皮肤表面出现大片紫红色斑块,即使被治愈的仔猪,后期生长发育也会受到影响,最终成为“僵猪”。 
  母猪感染发病,表现发病迅速,病程较长,临产母猪或分娩初期的母猪发病率较高。急性病症除表现典型症状外,在妊娠后期易出现流产或产死胎,乳房、阴门等处出现水肿,母猪泌乳性能减弱,母性意识下降,产下的仔猪多为弱仔,后期发育不良。慢性病例表现为繁殖机能障碍,病猪屡配不孕,发情不规律或不发情。患病公猪不仅表现出该病的典型症状,还会表现性欲减退,配种后受精率降低、精子稀薄等[2]。 
  4 病理变化 
  死后剖检可见,病猪血液呈淡红色,较正常稀薄,且不易凝固或无法凝固;皮下脂肪黄染,且呈胶胨样浸润,皮肤及黏膜苍白,全身肌肉色泽变淡,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外翻,切面外翻,并有液体渗出。肝肿大,呈土黄色,有条纹状或灰白色坏死点或坏死灶;胆囊肿大,内有大量浓稠胆汁,呈明胶样;胸腔、腹腔、心包内出现大量淡红色液体,心脏扩张,心肌松弛,呈熟肉状,心外膜有出血点;肺脏肿大,呈小叶性肺炎症状;肠道内可见出血性斑块;肾脏有出血点和出血斑,肾外观呈现大红肾。 
  5 预防 
  该病的预防关键是要控制饲养密度,确保圈舍环境卫生良好、器具清洁卫生,营养摄入均衡,加强饲养管理,避免不良应激反应的发生。每天及时清理圈舍内的粪便、各种廢弃物,保持圈舍内环境良好,定期对环境、围栏、器具等进行消毒,特别是对免疫、打耳号、阉割、断尾等使用的工具要进行严格的消毒。 
  及时对猪附红细胞体病作出诊断,尽早进行治疗,会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可用长效土霉素,按体重40 mg/kg的剂量,用5%葡萄糖溶液配制成0.5%的注射液,进行静脉注射,每天注射1次,3~5天为1个疗程。对病情较为严重的猪,可用血虫净进行治疗,将1 g血虫净,用10 mL生理盐水进行稀释,将2 mL的稀释液、10%葡萄糖500 mL、安钠咖10 mL,进行混合配制,进行静脉注射。 
  参考文献: 
  [1] 黄世忠.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措施[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5(9):36. 
  [2] 苑琳勇,胡显奇,安立萍.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防治[J].现代畜牧科技,2015(9):97.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jaxfeedback.htm

毕业论文网 www.37lw.cn 联系QQ:250537075 邮箱:250537075@qq.com

毕业论文网为您提供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MBA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奥鹏毕业论文代写服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