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学 > 旅游管理论文 > 正文

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模

来源:www.37lw.cn 编辑:admin 时间:2017-12-12
一、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概况 
  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第一个草地类自然保护区。其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境内,控制范围以锡林河流域自然分水岭为界,总面积5 800平方千米。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的管辖范围包括白音锡勒牧场、毛登牧场、贝力克牧场、白音库伦牧场(北半部)、伊利勒特苏木、巴彦宝力格苏木以及西乌珠穆沁旗和阿巴嘎旗部分地区。 
  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地处于内蒙古高原东部,与大兴安岭西侧低山丘陵接壤,草原约占总面积的90%以上,是我国北方的重要生态屏障。保护区拥有典型草原、沙地森林、农田、湿地等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是我国典型的温带草原景观区域,动植物资源丰富。 
  二、生态旅游资源现状 
  (一)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 
  1.景观:相对单调 
  由于草原碧绿辽阔、平坦、视域广的特点,虽然有河流、湖泊、山地、森林等多种景观类型,随着游览时间的增加,还是会造成视觉疲劳。 
  2.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以河流、交通线路为连接 
  草原是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的主体,河流、森林、湿地、沙地疏林等散布在草原各处。保护区共有一条高速公路G16、两条国道G207和G303、一条省道S307穿过,大部分生态旅游资源分布在这些道路沿线。 
  3.生态环境:相对脆弱 
  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地处中纬度西风带,属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由于干旱、大风、过牧等因素的影响,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长期大规模的人为活动也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4.游览周期:季节性强 
  基于保护区的气候特征,保护区适合开展旅游活动的时间大约集中在6~8月,时间短,季节性强。 
  (二)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与问题 
  1.开发现状 
  由于紧邻锡林浩特市区,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交通便利、可达性好,加之高品质的资源,生态旅游发展迅速。据统计,至2016年底,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已开发7个旅游景区景点,79家牧人之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尤其是农牧民参与旅游经营取得巨大经济效益后,自觉地调整其畜群结构和种植结构,有力地促进了草原生态保护工作,使保护区经济呈现新的活力。 
  2.存在的问题 
  第一,开发方式粗放。生态旅游产品以观光游览为主,景区景点大多仅配备基本的服务设施,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蒙古族的文化特质挖掘不够深入,仅停留在一般的民族歌舞表演上,没有很好地体现在旅游产品上。 
  第二,产品结构单一。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内容单调、结构单一,主要为草原观光和蒙古民俗风情,缺乏层次感,在开发方式、活动组织和规模上严重雷同,没有形成产品的规模等级和层次等级,造成游客逗留时间短。 
  第三,产品设计城市化。生态旅游产品规划设计简单地模仿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在草原上建设砖墙式蒙古包、硬质化停车场等接待服务设施,缺乏符合草原环境的生态景区景点规划设计。这对旅游者造成了视觉污染,既影响了草原景观,同时也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第四,开发管理水平低。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存在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管理手段落后,缺乏现代管理与旅游服务专业等现象。保护区对各个景区的管理比较粗放,对旅游者人数没有实行控制管理,没有形成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应急机制等。 
  第五,生态旅游资源损害严重。生态旅游产品和服务设施城市化,过量的旅游者人数,旅游垃圾不及时清除以及违规进入核心区、缓冲区,牧人之家和旅游点的建设等现象的存在,使生态旅游资源受到了破坏。 
  三、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 
  通过对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及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四种开发模式。 
  (一)功能区划开发模式 
  根据生态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结构、开发条件、特征等,本文认为,可引入景观生态学中的圈层开发理论,对其空间开发采用功能区划开发模式。 
  首先,根据保护区功能区划的特点、草原生态的脆弱敏感性及生态旅游旅游地理位置、交通区位条件的差异,将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划分为生态保护区、限制开发区、生态开发区、旅游服务区4个功能区划。各个分区的区划、开发方向和旅游产品内容见表1。 
这种模式以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除在资源点进行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外,保护区草原腹地只配备必要的旅游服务设施,将大规模、大体量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在保护区的边缘地带或靠近主干道路的区域,甚至保护区范围外。这种模式既可以形成较大的接待规模和较高的接待水平,同时,又可避免在草原上进行大面积、大规模的人工建设活动,解决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最难解决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二)交通干线沿线开发模式 
  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分散各地,并被几条交通干线分割开,为发展旅游而专门修建更多大型交通设施违背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因而,这种利用现有的交通干线,配以少量、小规模的交通支线将生态资源串成线路,而形成的交通干线沿线开发模式契合了保护区的实际情况。 
  这种模式通过交通干线,将生态旅游资源串联成线,沿线设置不同级别的旅游服务设施,如停车设施、简易旅游服务点、观景点;在重要节点,如牧场场部、旅游节点,设置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如餐饮、住宿、自驾车营地等。牧人之家除部分旅游景区、景点外,主要布置在道路沿线,以减少对草原腹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增强可达性。以G303为例,可将白音锡勒牧场场部作为该片区的主要旅游接待地、集散地,构建为草原风情的特色小镇,沿线开发跑马场、野生动物园、扎格斯台湖等旅游景区、景点和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牧人之家。 
  (三)体验导向开发模式 
  体验导向的开发模式以旅游者体验为中心,利用资源开发旅游项目,构建一个不断更新、丰富且多样的旅游者体验的开发模式。这种模式以景区为剧场,以景区环境为布景,以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为道具,以旅游者为中心为旅游者创造难忘的回忆。立足于创造旅游者难忘的经历和感受,即以游客体验为中心来选择和利用资源、开发旅游项目、摆脱资源限制,通过对同一资源体验方式和体验深度的改变,创造出不同的体验效果,以吸引游客重复消费,使旅游地获得持续发展。例如,野生动物园,目前的游览方式是将野生动物圈在安全范围内供旅游者观赏。而体验导向的野生动物园,则以旅游者追求刺激、探险的心理为中心,将保护区野生动物群落作为探险目的地,以安全的方式使旅游者深入野生动物栖息地,感受野生动物出没的刺激经历,形成令旅游者难以忘却的记忆。 
  (四)社區共管开发模式 
  社区参与是生态旅游的本质需求。要实现社区参与,首先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管理方面,要实行社区共管的模式。在环境保护领域里,社区共管通常是指公众通过一定的途径参与一切与环境利益相关的决策活动,使该项决策符合广大公众的切身利益。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与开发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系统,社区居民是社区资源的拥有者,也是生态旅游后果的承担者,因而,生态旅游开发不能排斥当地居民的参与。 
  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的资源是国家和牧民共有的,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牧民生活密切相关。保护区管理局应当设立管理分支机构,建立当地农牧民参与生态旅游发展的咨询机制,使管理部门与社区牧民之间实现有效的沟通,授权牧民及牧民组织通过决策机制、经营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共同决定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与保护问题。 
  四、结语 
  草原是平坦、辽阔而又脆弱、敏感的特殊生态系统,有着很高的生态旅游开发价值。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温带典型的草原景观,拥有丰富的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历史悠久,民俗风情特色鲜明,开展草原生态旅游前景广阔。本文通过对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种类和特征进行分析,考虑到其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功能区划、交通干线沿线、体验导向、社区共管4种开发模式。即合理划分功能分区,从核心区、缓冲区向外依次分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生态开发区和旅游服务区,以最大限度减少旅游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将旅游项目、旅游服务设施等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提高可达性的同时,减少交通道路对草原生态的影响;以旅游者的体验为导向开发旅游项目,使旅游者在草原获得深度体验,形成难忘的记忆;同时,强调社区参与,鼓励当地农牧民参与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从而有效地促进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实现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山海一隅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jaxfeedback.htm

毕业论文网 www.37lw.cn 联系QQ:250537075 邮箱:250537075@qq.com

毕业论文网为您提供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MBA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奥鹏毕业论文代写服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