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理学论文 > 农林论文 > 正文

山地城市山体绿地资源保护与公园化利用

来源:www.37lw.cn 编辑:admin 时间:2017-10-17
喀斯特区山地城市与山体绿地资源的关系 
  山地城市是指城市的选址和建设在山地地域上,且在占20%的平原地区和占19%的盆地地区,其城市本身修建在大于5°以上起伏不平的斜坡地上的城市,形成与平原城市迥然不同的空间形态、生境条件及环境特征[1]。 
  山体绿地资源位于山地城市以内、建成区以外,是宝贵而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服务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复杂的空间、多样的交通网及丰富的景观界面构成了山地城市的景观风貌[3]。拥有喀特斯地貌特征的山地城市,其山体多以独峰形式出现,形成“灰色”城市下堑面中镶嵌的绿色“宝石”,形成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的喀斯特山地城市空间特征,贵阳市和安顺市作为喀斯特地区有代表性的城市,个性特色更为明显。例如安顺市城区可视范围山地面积25073.4亩,山体166座,其中山体公园11座,面积共计5655.65亩,小型游园19座,面积共计1784.84亩,生态山体133座,面积共计17532.37亩。由此可见,独特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山地城市发展赖以生存的基础。 
  山体绿地资源在山地城市当中的功能是人工绿地所不能比拟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①山体绿地资源是经过千百万年以来长期形成的一个自然生态系统,绿量远远超过人工绿地,并且生态系统更稳定;②山体绿地资源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城市当中,人工绿地的物种种类受条件限制,选择单一,而山体绿地资源基于自然的选择和调节,物种的多样性很丰富;③山体绿地资源在山地城市中由于开发难度大等特点,在城市的扩张和蔓延中,成为镶嵌在城市灰色板块下的绿色宝石。然而,山体绿地资源也具有生态脆弱性,一旦遭受破坏,很难修复。 
  3 山体绿地资源的归属类别 
  目前,山体绿地资源在山地城市绿地系统中处于自然、盲目开发的状态,因长时间放松管制而被任意蚕食,其原因归咎于山体绿地资源在城市中归属不明。 
  对山体绿地资源从绿地规模、绿地形态、可达性、区位关系、植被覆盖程度来划分其类别(表1),旨在让所有山体绿地资源归其位,正其名,予以法律、道德约束和保护。 
  3.1 山体绿地资源规模分类 
  在山地城市中,大小不一的绿地点以无形的形式链接在一块,从而形成山体绿地资源系统,这些点散布在山地城市的各处,发挥着各自的优点:大型山体绿地可以作为山地城市主打景观点,发挥着多元化的生态功能,小型山体绿地提高山地城市的视觉美感(表2),补充大型绿地,根据其大小以等级划定[2]。 
  3.2 山体绿地资源形态分类 
  山体绿地资源存在形式各异,如块状、带状、线状等,几何形态的复杂程度关系到其伸展幅度(表2),同时影响环境的作用程度不一,根据其形状指数大小予以界定[2]。 
  3.3 山体绿地资源可达性分类 
  绿地可达性分析是城市居民到达城市绿地的难易程度劃分,共分三个等级(表4)。 
  3.4 山体绿地资源区位关系分类 
  山体绿地资源分成在建成区以内的,在建成区周边的,离建成区比较远的(表5)。 
  3.5 山体绿地资源植被覆盖程度来分类 
  山地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城市居民,根据植被覆盖按居住用地与公园绿地的距离划分,共分三个等级(表6)。
4 山体绿地资源保护 
  在城市化过程中,随着城市人口的聚集、环境问题及各种城市问题的出现,山体绿地资源由以前的绿地板块变成灰色板块,如何加以保护,在保护山体绿地资源的前提下,山地城市的发展,亟需空间与平地,而山地固有地形阻碍了它的发展,山地城市既要发展,又要生态环境。山体绿地资源同时也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山体绿地资源阻碍了城市的蔓延;另一方面,山体绿地资源能提供人们需要的绿地和休闲娱乐的场所。一需一求,所以急需实行矛盾转化。 
  山地城市内山体绿地资源保护根据其山地布局,以高大山体为背景,将“山地城市特色、地方文化特色、生态文明特征”等因素纳入山地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在资源属性上的保护也应予以考究,让“水泥城市”赋予生命力。 
  4.1 制定相关法律 
  根据我国现行的有关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规范体系,即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省地方标准等制定山体绿地资源相应的法规,依法实施山地城市山体绿地资源保护规范,针对山地城市山体绿地资源的特征,对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法来约束城市建设当中的不良行为,山地城市地方政府可以具体到针对所在地的绿地资源划定明确的范围界线,每一个绿地区域落实到具体部门,以责任制管辖,制定相关的详细法律法规,出台政策文件以保障规划实施,让保护措施落到实处。 
  4.2 划定山体绿地资源保护的生态红线 
  “生态红线”是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重大战略决策与制度创新[3]。在自然资源,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特征分析和重要性评价,展开对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4],山地城市山体绿地资源生态红线区域的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决定了划定后禁止随意改变和通过占补平衡来进行保护。 
  4.3 不同山体绿地资源的针对性保护 
  山体绿地资源经历了漫长的变化过程,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功能和美是人工绿地无法替代的,由于受到不同层次外界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分类进行保护,根据具体情况对现状进行评价,如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特征、森林植被覆盖非常高应制定相应保护措施。 
  (1)针对山地城市山体绿地资源开发强度,可将山体绿地资源分为原生态山体绿地资源、半原生态山体绿地资源、人工山体绿地资源进行的三种类型的保护(表7),并针对各种类型进行山体资源保护等级划分[5]。 
  (2)根据山体绿地资源在山地城市的空间格局、生物多样性、景观风貌以及改善山区城市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作用[6],对山地城市山体绿地资源实行分级保护(表8)。 
  (3)根据山体的现状和理论将山地城市内山体绿地资源划分为四个层面的管制予以保护(表9)。 
  4.4 建立山体绿地资源保护的动态监测机制 
  改善山地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谋求城市与环境协调发展是人们热切关注的话题,在山地城市整体格局上,以寻求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内实现城市绿地的最大生态效益,这就要求建立一套山体绿地资源保护的动态监测机制[7],对于岩溶山区,特别是贵州省的岩溶山区,其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就是石漠化问题,这一现象是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向坏的方向发展的一个集中体现,通过GIS和遥感信息,结合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研究贵州岩溶山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建立专题数据库,并探讨监测、分析系统的实践及方法,研究贵州岩溶地區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的动因和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安全等问题,对于岩溶山区的生态保护与恢复治理有着重要意义[8]。 
  4.5 针对资源规划经营者与休闲游憩参与者的保护措施 
  建设山体公园化绿地符合山地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城市的发展靠产业,市民生活需要就业来维持,落后的山地居民期待改变命运,特别是年轻人,期待能进入城市创造自己的财富。“空心化”城镇的局面将在所难免,即被迫造成“留守家庭”,安居乐业才能稳住市民的心,留住本土的人。根据山地城市地形地貌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找出山地城市内山体绿地资源建设园林用地的新思路、新办法。提高山地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充分利用山体绿地资源自然景观和森林资源优势,让自然净化山地城市,为山地城市生活提供有氧呼吸空间。 
  同时,山地城市山体绿地资源的真正受益者是休闲游憩参与者,其中多为市民和游客,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山体绿地资源的安全度,加强对参与者对绿地资源保护的思想意识尤为重要,不仅约束好自己对资源环境的不良行为,还应在保护好资源的事业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如宣传环保,爱护绿地,以绿地资源为基础条件,营造出宜居环境。 
  5 山体绿地资源公园化利用 
  5.1 山体绿地资源公园化利用的可行性 
  5.1.1 政策法规方面 
  我国对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在不断修改修编,自然的山体绿地可以纳入到城市绿地当中,贵州省还特别针对山体绿地专门提出了规范,附加了山体绿地资源的保护措施,保护办法,管理制度。山体绿地资源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究其关键原因是相关政策法规的不完善,我国现行的有关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规范体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1)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2)行政法规:《城市绿化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 
  (3)部门规章:《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关于加强城市绿地和绿化种植保护的规定》。 
  (4)贵州省行政法规:《贵州省绿化条例》、《贵州省森林条例》、《贵州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
(5)国家标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6)行业标准:《园林基本术语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公园设计规范》、《城市用地竖向设计规范》、《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 
  (7)贵州省地方标准:《城镇山体公园化绿地规划与设计规范》。 
  基于山体绿地资源面积广、类形多样、位置分散等情况,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应该予以一步步的进行完善。 
  5.1.2 经济技术条件方面 
  尽可能降低资源开发的成本投入是山体绿地资源公园化开发利用可行性的重要保障。山体绿地资源因其与其他绿地资源独特的差异特征,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土地资金投入较少,因此,依托山体绿地资源为主体,合理优化配置、规划布局可大大减小其公园化利用的资金投入成本,减轻以政府为主导的公益性城市公园建设投入。建设同样面积的公园绿地,山体公园化绿地可节省投资50%~60%以上[9]。投入山体绿地资源保护和园林化利用养护管理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资金有保障;不断地去以城市山体绿地资源为对象去研究山体绿地资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开展科学研究,有利于山体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经济激励政策。 
  5.1.3 自然基础条件方面 
  (1)资源蕴藏量大且可利用效率高。山体绿地资源是一类囊括山体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他环节因子组合的资源统称。我国是多山的国家,据统计,中国的山地丘陵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3%,高原占26%,盆地占19%,平原占12%。如果把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崎岖不平的高原都包括在内,那么中国山区的面积要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3以上[2]。山地在我国主要地形地貌分布中占据总要比例,且是不可多得的土地资源。山区城市泛指以山地或丘陵等地貌分布面积较大、比例较高的城镇(市),多分布与我国西部或西南部地区,因其地形不平坦、工业化欠发达、经济发展水平往往与平原、沿海地区贫富差异明显。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科学技术不断提高,人们闲暇时间和经济条件越显充足,因而山体绿地资源就成为人们休闲游憩好去处。山体绿地资源不同于其他绿地资源,其具有资源蕴藏量大且可利用效率高等特征。如从三维立体空间山延伸大大缩小了其本身所占据的水平面积大小;由于大量的动植物及其他生物生长于其中,作为山区城市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富集区域,可为城市科普宣教、休闲游憩、生态疗养、户外健身等提高很好的场所。作为山区城市特殊的生态系统,山体绿地资源对于平衡水量、水系统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塑造山区城市景观、丰富市民娱乐休闲活动具有促进的作用[10]。山体绿地资源可将自然环境优势及生态效益体现出来,并与大众的健康结合起来,值得山区城市所拥有[11]。 
  (2)景观视觉好且旅游适宜度高。为增强山区城市生态功能,山区城市理应从生态优先角度去建设山体绿地资源总体生态框架,去合理改善、提升山区城市生态环境水平,山体绿地资源在山区城市中具有生态、社会、经济三大价值,宝贵的自然资源对生态系统功能性的发挥,生态保护、生态教育以及生态旅游三者有机结合战略规划的实现,山区城市独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维护、生态环境、景观风貌的营造,天际轮廓线的构成、山区城市生态网络的形成对山区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3)山体绿地资源作为山地城市景观和生活背景。山体绿地资源景观风貌是山区城市风貌系统的子系统之一,是系统的基础,构成风貌基底,山体绿地资源形成以山区城市外围的天然生态屏障,生动巧妙的构成了山区城市背景下的大轮廓线,以山体绿地资源为背景,衬托出城市绿意盎然的景象,使城市充满生命力,山体绿地资源除了在表面层次上是山区城市的背景,同时,在实际意义上它也是人们健康生活离不开的氧气瓶,尊重山区城市格局,保护自然环境。 
  (4)山体与建筑为山地城市共同勾画出天际轮廓线。山区城市的建设必须控制建筑高度管理,天际轮廓线作用:对于山区城市,山体轮廓线和建筑轮廓线构成山区城市的天际轮廓线,同时也是一道优美的风景线和特色地标,顺山体轮廓线走势,主体高层建筑群以山体为背景,山区城市景观的异质性形态美的多样性,赋予了山区城市特有的性格,根据山体资源本身功能的开发,去更好是营造出山区城市山体绿地资源的景观风貌。 
  (5)公园化山地城市提高旅游适宜度。山区城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新策略是实行公园化,它是一种山区城市与自然的融合,它具有由自然条件来决定其建设的密度、与自然同等重要、成自然网络化渗透城市、促进城市在功能、空间、建筑形态等多样性的混合的特点[12]。如今已步入休闲城市时代,旅游业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山体绿地资源有潜力通过打造成为旅游观赏的自然资源,由此可知绿地显得弥足珍贵,遵循山地自然因素条件下的“因地制宜的建设模式”,以自然力为主导,自然力由山地城市所处区域的各种自然禀赋要素构成,是山区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原生動力,它对山地城市发展具有促生和规限双重作用[13]。 
  5.2 山体绿地资源公园化利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5.2.1 必须做好山体绿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清楚资源和各类型资源可利用性的有效评价是保障山地绿地资源合理规划、开发利用的基础前提。对山体绿地资源实施公园化利用,在需要山地城市内的先进思想的人员实行带动战略还需对现场进行调查和评价,首先,了解基本情况,其中包括专题调研、实地考察、听取介绍、座谈交流等一系列相关活动。其次,现状分析,对进行调查的资料进行整理、比较、分析,最后,针对所存在的优劣形势进行评判,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 
  5.2.2 做好城市山体公园体系规划,作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一个专项规划 
  山体绿地资源是山地城市千百年来长存的资源,要想用得恰到好处,发挥其最大的潜力,实现协调可持续有序利用发展,就必须考虑到山体绿地资源的两面性。如何在新的规划理念和生态文明理念下重新审视山地城市的规划设计理念,本着坚持生态性、适宜性、协调性、系统性、多样性的规划原则,倡导规划引领来推进山地城市健康发展,先从传统的满足城市空间或者是以追求GDP为主的城市规划理念转向生态文明理念,实行生态环境优先,推广“反规划”理念。山体绿地资源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超前”的规划使城市无序扩张、土地资源浪费,在反规划的理论和方法的背景下,才得以实现安全的景观格局[14]。反规划就是反破坏了环境和生态的规划,现在就反过来做,倡导生态保护优先,避免极端,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和观念,用新的理念去思考山地城市的问题。现阶段,基于快速城市化的特点及产生的矛盾,如何用一种新的理念规划思维方式去很好的考虑山体资源利用。
5.2.3 必须以减量设计理念为指导,进行精准化设计 
  “减量”源于环境对客观的存在状态与变化趋势的依托,重视维持和利用原有场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性,减量设计则关键是把握场所规律,如对自然力和自然演替规律的利用、及场所进行一系列分析基础上的的灵活运用[15]。 
  山体绿地资源理应减少文化的含量,增加自然的含量;本着“人化的自然”和“自然的人化”来通过自然来改善山地城市的生态环境。减装饰之量,增内涵之量,通过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进而突出山体绿地资源的内涵美,实现外象与本质、装饰与功能的完美结合。减景物数量,增空间质量[16],实现山体绿地资源的精准化设计。 
  5.2.4 山体绿地资源的公园化是一个长期的建设完善过程 
  通过对山体绿地资源采取相关部门指导、企业参与投资建设的形式,在一些市民居住比较集中的区域,把山体绿地变成开放式公园,建设用地紧缺做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民生工程,基于在景观、容量和空气环境的优越性特点,适合于“山体绿地资源变公园”,在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下,能有效地降低公园绿地成本,提高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率,是一项巨大的民生工程,也存在一定的艰巨性,可以分阶段的进行完善,建设山体绿地资源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 
  5.3 山体绿地资源保护与公园化利用的意义 
  5.3.1 实现山体绿地向城市绿地转变的迫切需要 
  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发展,中心城区绿地不足的矛盾日益膨胀,而山体公园化绿地建设的提出,缓解了这一矛盾。2014年,共建设2座山体公园和7座山体游园,新增公园绿地130万m2。自在中心城区开展山体公园(游园)建设后,各县区在本辖区内也相继启动了山体公园化绿地建设工作,掀起了植绿建园热潮。如紫云拟建5座,普定纳入了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建设计划,镇宁新建1座。 
  5.3.2 激活了山体土地存量和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城市建设用地是极其宝贵的土地资源,具有可逆性差、资源存量小、建设成本高等特征。尤其是城市公园化建设需要城市大量的稀缺建设用地,通过对城市单个山体或山体群进行公园化改造建设,极大程度的缓解了城市建设用地的需要,节约了大量的宝贵土地资源,有效地激活了开发建设用地成本较高的山體资源,优化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且城市山体大多植被较好、景观视觉效果较优、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能力较强。城市山体公园依山而建、顺势而为,大大节约了建设成本。例如:按2014年安顺市绿地建设成本单价约为300元/m2,130万m2需资金3.9亿元,而通过山体公园化建设只需2000~3000万元。 
  5.3.3 提升了城市山体绿地生态服务和人居休闲游憩功能 
  城市山体绿地的公园化改造进一步提升了山体绿地的可达性和景观的美学效果,良好的视觉景观和可达性强是吸引公园游人的核心关键指标。一方面山体公园化绿地的建设和植被恢复要以乡土植物为主,突出了区域地带性植物特征,保护和维护了山体原有的自然资源、物种多样性以及山体林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为安顺市构筑了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另一方面,安顺市中心城区山体星罗棋布,市民出行500 m便能感受绿色芬芳,山体公园化绿地建设为市民茶余饭后提供了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 
  6 结论与讨论 
  本文基于当前城市化进程过快的山地城市山体绿地资源为研究对象,揭示了山体绿地资源与山地城市发展相互作用关系;分析了山体绿地资源在山地城市中的尴尬境遇的原因,解决尴尬境遇首先是对其名分进行确认,促进山地城市健康成长,弄清山体绿地资源的历史,找到归属,让其具有法律效益,提出了保护类型,针对不同功能效益发挥、资源的规模大小、形态特征等不同山体绿地资源归属类别,并就原生性、半原生性山体绿地资源灵活利用,涵盖了地形地貌生性和人工性三类山体绿地资源的公园化利用可行性进行有益探讨。研究结果对于具有喀斯特及岩溶特征的贵州省,甚至是整个喀斯特山地或者岩溶地区的山地城市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推广性,同时,在非喀斯特地区对于绿地资源类型划分及保护的针对性方法也有一定的推广性或借鉴的价值,对当前西部山地城市化建设的山体绿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高重要力量基础和科学依据。 
  研究基于山体绿地资源作为山地城市的一大地域特色资源,其攘括了丰富的自然生物多样性、人文景观多样性、民风民俗复杂多样性等特征,提出针对政府管理者、资源开发运营管理者和受益山体绿地资源公园化利用的具体参与者具体的参与保护措施和行为,可为现有山体公园的管理和营运,以及今后山体绿地资源公园化利用提高有益参考指导。 
  参考文献: 
  [1]刘 月.山地城市园林景观特色的营造方法研究——以博山区为例[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1. 
  [2]刘士菊.不同绿地系统分类方法下的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6. 
  [3]陈海嵩.“生态红线”的规范效力与法治化路径——解释论与立法论的双重展开[J].现代法学,2014,36(4):85~97. 
  [4]燕守广,林乃峰,沈渭寿.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划分与保护[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4,30(3):294~299. 
  [5]景阿馨.浅丘地区城市内自然山体保护与利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6]万美强.山地城市多层次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4. 
  [7]董国栋.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分析[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 
  [8]金光华.“3S”技术支持下的贵州岩溶山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06. 
  [9]张 剑.具有地方浓郁特色的山地城镇绿地系统——从“山体变公园”增绿、建绿新思路,看贵州省城镇公园绿地发展方向[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重庆市人民政府.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专家论坛.重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重庆市人民政府,2012.
 [10]黄光宇.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11]王忠君.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效益与自然环境旅游适宜性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4. 
  [12]李 胜.公园化城市——法国和中国大都市高密度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新策略[J].住区,2014(5):38~43. 
  [13]吴 勇.山地城镇空间结构演变研究——以西南地区山地城镇为主[D].重庆:重庆大学,2012. 
  [14]俞孔坚,李迪华.论反规划与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C]//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成都:中国科协,2002(12). 
  [15]成玉宁,袁旸洋,成实.基于耦合法的风景园林减量设计策略[J].中国园林,2013(8):9~12. 
  [16]朱 璇.怎样做好风景园林的“减量设计”[J].科技致富向导,2014(9):231~261.
  Abstract:The mountain green land resources,as an important land type mountain city,have a huge proportion of resources in mountainous urban parks because of their unique resource characteristics,large reserves and high utilization efficiency.Based on the previous research on mountainous green space resources and mountainous city,this paper analyzed its important role in urban development and change.The mountain green land resources we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size of the target function,construction scale,characteristics and its environment of tourism suitability.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different participation in the protection of mountain green space resources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 behavior and measures,this paper analyzed mountain park green land resources and utilization feasibility,which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for green space resources protection,development,utilization and the sustainable ecological economy park in mountain areas. 
  Key words: mountain city;mountain green space;resources protection;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park

网友评论: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jaxfeedback.htm

毕业论文网 www.37lw.cn 联系QQ:250537075 邮箱:250537075@qq.com

毕业论文网为您提供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MBA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奥鹏毕业论文代写服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