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学 > 旅游管理论文 > 正文

苏州古村文化旅游的开发

来源:www.37lw.cn 编辑:admin 时间:2017-11-12
 一、研究背景 
  苏州是国内外旅游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2015年接待旅游总人数107566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636亿元,旅游收入在GDP中占比达到599%[1]。苏州乡村地区占市域面积的75%,乡村旅游已形成一定规模,如高新区树山村、吴中区旺山镇、东山镇的三山村、陆巷村等,苏州乡村旅游资源占全市旅游资源的70%以上,各类乡村旅游景点多达300多处,古村旅游已成为苏州乡村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古村是中国乡村社会的缩影,因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历史信息,意境深远的文化景观而具有文化价值[2]。随着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古村成为旅游的热点,通过小范围使用古村落中的传统建筑,既保留了原有的特色又为大量居民创造了收入来源,这些收入被再次用于他们旧建筑的修缮和改造,改善了广大居民的生活条件[3]。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借助文化来提升品味,文化依托旅游激发活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历史的发展趋势。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结合才能使资源真正“活”起来,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的社会功能。古村落有较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何让古村的文化资源得到更大、更优的展示,乡村旅游是古村活化的最有效途径[4]。 
  二、陆巷古村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苏州东山镇陆巷古村依山面水,与太湖、西山遥遥相望,拥有数量最多、质量最高、保存最完好的江南古建筑群,有“太湖第一古村”的美誉,是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它是明代正德年间宰相王鏊的故里,曾吸引文徴明、祝枝山、唐伯虎等造访题咏,国家领导人也曾到古村游览。 
  (一)古村空间形态布局 
  古村落是人类最早的聚落形式,古代人通过生产和生活的长期实践和积累,自然而然形成一定的人居环境模式。陆巷古村始建于南宋,在明清時期盛极一时,街道、小巷和河浜构成了陆巷基本的空间格局。村内以紫石老街为枢纽,形成“一街六巷三港”的聚落空间骨架(见图1),其中,一街指紫石街,六巷指康庄巷、文宁巷、旗杆巷、韩家巷、姜家巷和固西巷,三河浜指寒山港、陆巷港、蒋湾港三条古河道,是陆巷村民与外界联系的重要枢纽。紫石街与三浜相邻,与六条巷子顺序相接。 
  (二)古村古老的明清建筑 
  陆巷历史上有规模较大的明清建筑厅堂多达72座,现保存完整的仍有10余座,以“明宰相王鏊大故里,宋户部尚书叶梦得故居和解元、会元、探花三牌坊”而著名于世。现存有怀德堂、怀古堂、遂高堂、惠和堂、粹和堂以及宝俭堂等,王鏊故居是一座明基清建的大型厅堂建筑,前后5进,148间房,大厅正中的屏风上有唐伯虎画的“王鏊出山图”,现原图藏故宫博物馆;怀德堂是王鏊后裔旧宅,其揖峰园中可以看到宋徽宗年间为营造皇宫大院而征的花石纲之一“瑞芝云朵峰”;宝俭堂又名梦园,始建于宋代,原为户部尚书、文学家、词人叶梦得故居,占地6000多平方米,是陆巷明代官宦府第保存较好的私家园林之一。 
  在明代古街紫石街建有探花牌坊、会元牌坊、解元牌坊三座古牌坊,呈“丁”字型排列,是陆巷古村的标志性景观。明成化年间,王鏊乡试第一得“解元”,第二年礼部会试,中头名“会元”,殿试时,因主考发难,屈为探花及第,从此留下这解元、会元、探花三牌坊。 
  (三)古村独特民俗文化 
  陆巷自古以来就是历史沉淀之地,民风淳朴之乡,数百年自然和人文积淀,孕育发展了洞庭商帮,留下了元宵出猛将、明庙会、五一台角等乡风民俗精华,保留以一品状元豆腐、水晶方糕为代表的传统饮食文化。 
  三、陆巷古村文化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利益主体间存在矛盾,旅游开发意见不统一 
  在陆巷古村旅游发展初期,村民们得到了实惠,如经济收入增加、居住环境改善等。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大量涌入,各种矛盾也随之而来。 
  1.村民与村委会干部之间的矛盾。据调查显示,782%的村民对村委会存在较大不满情绪。村民认为,部分村委会干部主张发展旅游只为自已谋福利,只为自己做政绩;部分村委会干部对旅游公司翻建房屋、改变古建结构等行为置之不理,却对村民因改善居住环境等房屋修缮行为加以制止。 
  2.村民与旅游公司之间的矛盾。据调查显示,953%的村民对旅游公司存在不满情绪,村民们认为,旅游公司只为赚钱,把古村部分旧宅随意翻建,或在古建筑周围随意搭建,影响古建筑周围环境,对水质破坏严重,村民的安宁生活被打扰,增加诸多不安全因素。 
  3.村委会与旅游公司之间的矛盾。据调查,村委会与旅游公司之间在如何开发古村、如何保护古村等方面意见不一,村委会要保护老祖宗的遗存,而旅游公司更多考虑经济利益,希望通过旅游开发获得更大收益。 
  (二)对资源认识不足,文物保护力度不够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历史遗存一经破坏就无法恢复,即使进行人工技术复原,也恢复不了原貌。首先,“重申报,轻管理”,据现场调查显示,部分古建筑因无人居住、无人看管、年久失修等,墙体出现脱皮、坍塌等现象;其次,陆巷风情民俗园“怀德堂”现为私人所有,虽经精心恢复,将怀德堂以及家麟堂、桔园有机组合,但因缺乏整体布局与规划,物品摆放随意,给人凌乱与局促之感;第三,“重方便,轻安全”,早期建筑配套设施不全,经营者为了方便,私拉乱接电线,私自改变建筑内部功能结构,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第四,“重实用,轻保护”,部分村民或为生活舒适,或为经济利益,将自家老宅重建换新颜,虽说自家老宅拆建是个人行为,但却忽视重建建筑对古建筑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
(三)旅游活动层次浅,产品雷同现象严重 
  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内涵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之一,陆巷古村因其“南渡遗地,湾居古村”的文化特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陆巷古村必须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将明清时期传统的特色文化传递给旅游者,以此增加陆巷古村的知名度。但是,部分旅游者“高兴而去,扫兴而归”,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旅游活动浅层次,古村提供更多的以“观光”为主的浅层次旅游产品,形成进村看(古建筑)、进村拍(照)的旅游形式,对于古村自身文化内涵讲解甚少,不能满足旅游者“求知性”“参与性”等方面的需求;其次,产品雷同现象严重,村内的旅游产品除了可供旅游者参观的明清建筑外,还会提供毫无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如在任何一个古村都能见到的“大米刻字”“扇面书法”等,不能真正激发旅游者的购买欲。 
  (四)旅游服务匮乏,专业服务有待提升 
  旅游服务是古村旅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古村旅游不同于自然观光旅游项目,它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旅游者需要被指引着慢慢“品味”。 
  1.旅游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细节化服务是体现经营者用心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陆巷古村在细节服务方面,特别在旅游基础设施方面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如旅游休息区的设定、旅游垃圾桶形状与摆放位置、无障碍通道的设定等。 
  2.旅游配套交通有待提升。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大部分旅游者选择自驾车的形式到达陆巷古村,但也有部分旅游者选择市内交通的形式,而目前到达陆巷古村的公交线路较少,并且公交站台残破不堪。 
  3.旅游饭店经营有待规范。景区内农家乐较多,多由村民分散自主经营,厨师是村民,服务人员是村民,在服务质量、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存在较大问题。 
  4.景区指示牌有待改进。指示牌是旅游者在景区旅游的重要标识,陆巷古村指示牌以中文、英文以及日文的形式体现。在互联网时代,指示牌设计应与时俱进,让旅游者通过手机就可以了解所在区域的情况或将要到达的下一景点特色。 
  四、“文旅融合”下的陆巷古村旅游发展对策 
  (一)处理好利益主体关系 
  陆巷古村拥有极具经济价值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因此,陆巷古村在发展旅游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好村民、村委会与旅游公司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更好地保护古村的历史文化资源。村委会干部是村民的对外发言人,也是连接村民与旅游公司的纽带,村委会干部不能为了政绩、私利而损害村民利益,甚至让宝贵文化资源消失殆尽。旅游公司除了制定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之外,更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加强古村及古村附近基础设施建设,真正提高村民的生活品质。村民也应为古村的发展尽力,提供更多符合旅游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二)处理好开发与保护关系 
  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资源开发与保护是长期被关注的问题。资源开发是为了更好地资源保护,对资源的合理保护才能让资源更具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一方面,名人文化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陆巷古村除了明清古建筑、牌坊等旅游资源,还有王鏊、叶梦得等名人文化资源,“王鏊荣归”是近年来陆巷古村推出的情景剧,让旅游者感受陆巷古村历史文化内涵,把尘封的文化以活态的文化形式展现在旅游者面前;另一方面,水文化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目前残败的寒山港、陆巷港和蒋湾港是陆巷古村先民们与外界沟通的重要水道,它们与太湖相连,如果将它们合理保护并加以利用,成为旅游者进出古村的水路交通方式,必能丰富旅游者的活动项目,并吸引更多旅游者的到来。 
  (三)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的载体,古村的“古”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要素之一,因此,可以考虑邀请历史专家、建筑专家、民俗专家、饮食专家、旅游专家等对古村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梳理与整合,开发诸如江南明清建筑文化游、江南饮食文化游以及探访科举文化游等旅游产品,通过一系列“参与性”的旅游项目,增加旅游者的历史文化知识,提升古村的旅游吸引力。 
  (四)提高产品专业化程度 
  在互联网时代,开发古村文化旅游产品,不仅需要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作基石,更需要专业化的旅游产品。第一,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古村旅游的从业人员以当地村民居多,应该在经营理念、烹饪技能、服务技能、沟通技巧等方面加强培训。第二,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古村”与“现代化”并不矛盾,相反,在互联网条件下“现代化”能够让“古村”大放异彩,如通过移动终端和网络平台进行营销和宣传、开拓渠道、研发产品以及开展农村电子商务等。 
  [参考文献] 
  [1]2015年度苏州旅游业发展报告[R].苏州市旅游局政务网,2016-04-21. 
  [2]王亮.古村落消亡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5(11). 
  [3]赵勇等.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发展[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6-78. 
  [4]吴必虎.乡村旅游是古村活化的最有效途径[J].世界遗产,2015(11). 
  [5]刘梦思,张胜男.历史文化古镇旅游幸福感构建[J].特区经济,2016(2). 
  [6]王锦兰.浅议古镇旅游发展新思路[J].知识经济,2016(2). 
  [7]任国才,韦佳.古镇古村旅游发展路径的三个阶段[J].中国文化報,2015(3). 
  [8]乐俊青.古镇文化水文化扮靓美丽乡村[J].联合时报,2015(1). 
  [9]陈许忠.贡川古镇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 
  [10]丁贵金.古镇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榆中县青城古镇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2015. 
  Abstract:Ancient village touris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rural tourism. As “the first village in the south of Taihu Lake”, Lu Xiang Village has a r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to Suzhou Dongshan Town. With the introduces of Luxiang Village’s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village cultural tourism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ncient village tourism in Luxiang Village under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industries. 
  Key words: cultural tourism; ancient village tourism; Luxiang Village 

网友评论: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jaxfeedback.htm

毕业论文网 www.37lw.cn 联系QQ:250537075 邮箱:250537075@qq.com

毕业论文网为您提供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MBA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奥鹏毕业论文代写服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