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学 > 行政管理论文 > 正文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自信

来源:www.37lw.cn 编辑:admin 时间:2017-08-25
1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以封建小农经济为经济基础,以宗法关系和血缘关系为社会基础,以维护封建君主专制为核心目的,以儒家思想为主要载体的政治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继承和改造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实现与西方政治文化互动交流的必要前提。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政治体系和政治生活的精神支柱,不仅有利于我国传统政治文化自信的建立,也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1.1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积极因素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关于德治传统、“和”文化等积极因素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自信的建立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也是我国政治文化自信的源泉。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德治思想主要来源于儒家学说,儒家思想以德治为目标。孔子推崇德治,主张为政者正也,即指统治阶级要注重自身的德行修为,行为正派,孟子则倡导以德服人,更加深化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把政治统治和伦理道德密切结合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一贯传统和特点。德治对于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固化已有的社会秩序、保持社会机制的良性运转, 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而古代重道德轻法律的政治文化传统一直影响至今。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有关“和”的思想观念十分丰富,在政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和”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论语·学而》篇中提出“以和为贵”的思想,《孟子·公孙丑下》中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都体现出了对“和”文化的重视,对我国当代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有诸多的借鉴之处,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都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1.2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独特性 
  1.2.1 人性本善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主要载体的政治文化。人之初,性本善。这是儒家的人性观,也是从中国古代一直流传至今并被大众所接受的人性本善论。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仁、义、理、智等道德要求源于人的本性;经南宋朱熹补充为“人之初,性本善”;明代王阳明将这种人性观发展成为“良知学说”;当代学者傅佩荣则提出“性向善”的观点。尽管有很多其他思想家认为人性本恶,但在中国思想史上以孟子的“性善论”为代表的儒家人性论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1.2.2 以民为本 
  民本思想是一种以人民为根本目的的思想体系,是我国传统治国理念的核心,也是影响我国政治文化发展的重要政治思想之一。我国民本思想由来已久,在殷周时期平民暴动时有发生,一些开明的政论家逐渐意识到民意即天命,提出要尊重人民, 但是民只是手段,君才是目的。 在传统的民本思想中不仅体现了我国古代思想家们重民、为民、爱民的倾向,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和阶级矛盾、减轻人民沉重负担的作用。 但这些思想是统治阶级以维护其阶级统治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提出的,因此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出发点、落脚点都是君,而不是民,所以在本质上是以君为本,以官为本。 
  1.2.3 中央集权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以维护君主专制为核心目的的,从秦朝开始便实行中央集权,认为天赋王权,历来都有集权的传统。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权力是谋取个人利益和社会公共资源的有效手段,权力能够衡量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人生的价值。《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学而优则仕”这种意识为封建社会成员所普遍认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有着社会民众对于政治权力的崇拜与绝对服从,这与我国古代崇尚人治的传统密切相关,天赋王权,天子是道德的楷模,然而缺乏对天子权力的有效监督,便容易出现暴政。 
  2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自信的基础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来源于中国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归纳起来,影响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性状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宗法家族共同体的社会构造;在道德上专制的儒家学说。这三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与支持构成了中国传统政治生态系统,也成为了孕育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土壤。 
  2.1 经济基础 
  中国自古就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以及游牧民族及周边部族和邦国的威胁,从而造就了人们对统治者的崇敬和服从心理,相对稳定、长期的君主专制制度则有利于形成国家崇拜的政治文化。客观方面我国的半封闭的温带大陆性地理环境有利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发展,人们长期生活在相对较为封闭的环境中衣食住行能自给自足,因而也形成了相应的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主观方面受到封建国家重农抑商等政策影响,从而有效的阻止了商品经济在中国的成长,也就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经济的控制,人们也就随之产生了对统治阶级的敬畏和臣服之心。因此在这样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不仅得到了延续还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根深蒂固。 
  2.2 政治基础 
  社会结构是政治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也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依托。宗法家族共同体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社会结构,也构成了我国封建君主专制的政治基础,父子、君臣的上下关系分明,等级森严,以及中国社会呈现的家族—宗族—民族、家国同构的稳定结构,都是我国传统宗法家族共同体的表现,尽管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也强调人本主义,但其所指是宗法集体而并非个人,个人本身并不具有独立性和权利,因此只有依附于集体,个人才有价值和尊严,这一点与西方文艺复兴后对个人价值的肯定是完全不同的,人们对王权的崇拜和臣服也是对我国传统社会政治基础的反映。
 2.3 文化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历史上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经济基础,也就会形成相应的文化基础,建立在小农经济和宗法制基础上的儒家思想推崇圣王理想,这可以被视作是道德上的专制。孔子认为最好的统治方法是使用伦理道德进行说服教育,其次才是行政命令,如果教育不改,管理不從,从而危害社会,才会使用刑罚。在家国一体的社会政治结构中,中国的文化精神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协调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人们也是这样在感性世界、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中去寻求道德的本体、理性的把握和精神的超越。 
  3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自信的路径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经济和社会根源是小农经济和封建主义政治,而且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形成深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因而必须将其具体的内容进行扬弃,对进一步建设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有着重要启发的内容加以改造以适应我国当前政治文化发展的现状,因此对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怎样建立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自信等问题的探讨,也显得尤为重要。 
  3.1 坚持传统性与创新性相统一 
  推动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创造性转换,一方面,要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比如德治思想、“和”文化、家国同一的传统等,都承载着我国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意蕴,因此要不断发掘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也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破除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消极因素,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历久弥新的文化形式和文化内涵。 
  坚持传统性与创新性相统一不仅要让新的理念注入传统政治文化理念中,更要不断提炼和发扬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使二者相统一,从而形成更加符合中国当前社会历史条件的国家制度、法律法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 
  3.2 坚持传统政治文化与当今社会现实的结合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人本思想方面强调以民为本,这一点与西方国家强调的人本主义有所不同。以民为本是针对当时被封建统治者统治的人民而言,主要目的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加强中央集权,从而维护封建统治;西方国家所强调的人本主义则是为了对抗中世纪的神本主义,强调人的理性与价值。由此可见不论是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形成还是西方的政治文化都深受当时所处时代的历史条件影响。 
  但发展到现代,尽管我国依然有着民本思想的传统但是却出现了人本缺失的现象,表现为以物为本的思想盛行,拜金主义,等,不注重甚至忽略人的发展需求,尤其是为发展经济不注重环境的保护,已经让人们深受其害,这些问题的出现值得深思。因此如果我国的民本思想传统能够与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相结合,并与时俱进,将能更加丰富我国以人为本的思想内容。 
  3.3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在国家权力方面有着中央高度集权,注重确立社会整体意识,民族向心力较强的特点,西方国家则有着分权的传统,人们对政府有着天然的不信任,尤其是在个人财产私有方面,政府为得到大部分民众的支持而提高社会福利将会损害富人们的利益,因而社会矛盾不断。在我国封建政治文化中,中央高度集权,天子的权力至高无上,又缺乏权力的制衡,因而出现过不少暴君,这对于我国政治文化的发展有着警示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反腐败的过程中提出要将权力关在笼子里,则是对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有关权力崇拜的批判。 
  如果我国传统政治文化能吸收借鉴西方政治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从而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坚持引进西方先进政治文化思想,并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思想的积极因素相融合,这样不仅能够促进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与时俱进,更能立足当下,为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起到推动作用,也能为树立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自信增加信心。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在我国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条件下产生的,有着特殊性。但它也是世界文明国家中整个政治文化中的一部分。中国政治文化在历史的发展过程要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就得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有益的成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建设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与时俱进,加强与西方政治文化的交流碰撞,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自信的建立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伍俊斌.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分析[J].社会科学论坛.2011(04). 
  [2] 杨伟民.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差异探微[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03). 
  [3] 田光强.美国政治文化中的清教因素[J].理论与现代化.2014(01). 
  [4] 李晶晶.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当代价值[D].浙江大学,2014. 
  [5] 谢永宽.中国传统政治的文化解读[D].大连海事大学,2012.

网友评论: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jaxfeedback.htm

毕业论文网 www.37lw.cn 联系QQ:250537075 邮箱:250537075@qq.com

毕业论文网为您提供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MBA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奥鹏毕业论文代写服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