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学 > 行政管理论文 > 正文

列宁的租让制思想

来源:www.37lw.cn 编辑:admin 时间:2017-08-04
一、列宁租让制思想形成的背景 
  (一)苏俄面临困难的经济局面和严峻的政治形势 
  经过七年战争(1914-1920年),蘇俄经济遭到了极大破坏,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生产水平倒退了几十年,许多经济指标都倒退到19世纪末期甚至是中期的水平。1920年大工业的产值比战前几乎减少6~7成,冶金业处于非常困难的状态,1920年仅仅炼了11.6万吨生铁,约等于战前产量的3%,煤炭比战前减产2/3,石油几乎减产3/5,纺织品的产量减少19/20。按人口平均计算,生铁的产量每人不到1公斤,棉织品的产量每人不到1米,居民最需要的工业品极度缺乏。因为燃料和原料的缺乏,绝大部分工矿企业依然无法开工,这种局面还不知要延续多久。农业的状况也极为糟糕,1920年的农业产值只等于沙俄时期的65%,粮食和其他最必需的食品严重短缺。依照苏俄现有状况,凭自己能力在短期内迅速恢复经济、改善群众生活几乎不可能。如何才能将经济尽快恢复起来呢?这是列宁反复思考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到1920年年底,国内战争基本结束,但国内的政治形势更加严峻,此时面临的最大问题已经不是地主和资产阶级分子对新政权的威胁,而是工人、农民表现出了对布尔什维克的强烈不满,许多地方都喊出了“没有布尔什维克参加的苏维埃”、“保卫农民”等口号。农民暴动几乎遍及全国,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西伯利亚、坦波夫省和沃罗涅日省、伏尔加河中游地区、顿河流域等地区。起义的原因基本相同:对余粮收集制的不满,普遍的饥荒,苏维埃“变质”即不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另外,工人对工厂停工、开工不足、口粮减少、民主缺乏感到不满,许多工业城市爆发了工潮,尤其是彼得格勒的工潮最为严重,直接酿成喀琅施塔得水兵暴动。尽快采取新的措施,缓和国内矛盾,改善人民生活,扩大群众基础,巩固布尔什维克政权,成为列宁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迫在眉睫而又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失败,苏俄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均势,为采取租让制、学习资本主义提供了可能 
  1920年年底,军事上扼杀苏俄的企图失败后,一些帝国主义国家不得不放弃继续武装干涉的念头,并于1921年年初开始解除对苏俄的经济封锁。这样,苏俄同帝国主义国家形成了一定的均势,尽管这种均势很微弱,但为进一步发展同西方国家的关系、促进彼此贸易往来提供了可能。苏俄对帝国主义的抵抗大大改变了国际形势,使一些小国同情苏俄、亲近苏俄,倾向于同苏俄和平相处。在三年的国内战争结束之前,1920年10月苏俄同波兰签订和约,对波战争结束;同芬兰签订和约,承认芬兰主权、划定边界,建立外交关系,又相继和波斯、阿富汗、土耳其等国签订了友好和约,而早在1920年2月苏俄就同爱沙尼亚签订了和约。同这些周边的小国家建立外交和外贸关系,列宁形象地称之“是一扇通向欧洲的窗户” 〔1 〕。美国一辛迪加公司代表在1920年秋来到莫斯科同苏维埃政府就外贸关系进行商谈。随后,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也纷纷从自身利益出发,同苏俄政府进行谈判以求尽早获得贸易权利。尽管这是与西方国家的初步接触,但这种接触却是苏俄同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和平关系迈出的重要一步,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同西方的经济贸易往来,它使苏俄开始有了同欧美进行商品交换、通过一定方式利用西方先进技术、设备、资金、管理经验的可能。 
  (三)向社会主义过渡遇到了空前困难 
  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苏俄人民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他主张首先恢复、发展为社会主义积累物质基础的大工业,全国的大中小型企业实现了国有化,对这些企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实行全民的计算和监督,由国家按照严格的集中制管理一切工业生产。在农村进行土地改革,把地主、寺庙、教会等多余土地收归国有,建立共耕制、国营农场,发展集体农业;对农民实行余粮收集制,农民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上缴全部剩余农产品。在分配领域,全国建立一个大的国家消费网,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和必需品不是通过买卖而是通过消费网内部工农之间的产品交换来获得;禁止粮食和生活用品的私人买卖,工资中的实物部分逐年增加。在商业领域,商业贸易关系被取消,实物交换代替了货币流通,自由贸易被禁止,用国家领导下的有计划的产品分配来代替贸易,实行贸易垄断等。另外,还实行普遍的义务劳动制,不讲报酬,只讲奉献,在劳动中实行军事化管理,等等。这些企图使旧的俄国经济直接过渡到国家按共产主义原则进行生产和分配的政策,没有也不可能把苏俄引领到社会主义道路上去,而是在不久后就出现了空前困难的局面。列宁后来也对这些政策进行了深刻反思,坦率地承认:“我们犯了错误:决定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当时我们认定,农民将遵照余粮收集制交出我们所需数量的粮食,我们则把这些粮食分配给各个工厂,这样,我们就是实行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了。不能说我们就是这么明确具体地给自己描绘了这样的计划,但是我们差不多就是根据这种精神行事的。不幸这是事实。” 〔2 〕苏俄按经典理论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在实践中碰了壁,那么努力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途径、新方法就势在必行了。
二、列宁租让制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实行租让制的目的 
  实行租让制,既可以加剧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又有利于苏俄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1.加剧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苏俄经过三年(1918-1920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在帝国主义的汪洋大海中站住了脚跟,同帝国主义国家形成了一定的均势。但是,這种“均势”又是十分微弱的,是很不牢靠的,因为在经济、军事上苏俄依然十分弱小,时刻面临着严重威胁,帝国主义一刻也没有放弃扼杀苏俄的念头。面对这样残酷的国际环境,如何维持和捍卫一个比它周围的敌人——帝国主义国家弱得多而且还被其包围的孤立的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生存?列宁认为:“假如帝国主义列强打起来,那就更能解救我们。既然资本主义强盗个个都在磨刀霍霍,想杀死我们,而我们又不得不容忍这些恶棍,那我们确有必要让这些拿着刀子的人互相厮杀起来。两贼相争,好人得利。” 〔3 〕69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列宁认为利用租让制,就能加剧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对立,使它们相互争斗甚至厮杀起来,减弱彼此的力量,把敌对势力从苏俄引开,为苏俄扩大广阔的国际生存空间。一是加剧美日矛盾。列宁首先分析了实行租让制加剧美日之间矛盾和对立的可能性。为掠夺更多殖民地,美日之间产生了很深的矛盾,疯狂的敌对情绪与日俱增,苏俄故意提出向美国租让勘察加,同时还把列宁同一位美国生意人谈论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签订租让合同、正常发展经济互助的消息发布出去。合同还没签,单是听到这一消息,日本就怒不可遏了,对美国的仇恨和憎恶急剧增加。列宁风趣地说,单是谈论租让制就得到了好处。二是加剧英法矛盾。法国资产阶级从自身利益考虑,很早就声明它在俄国有取得租让的优先权,妄图使苏俄与自己建立经贸关系,而不想让英国捷足先登。而作为沙俄长期贸易伙伴的英国,也不愿意失去苏俄这个新的伙伴,此时正同苏俄就签订贸易协定进行谈判。英法两国从各自利益出发,都希望是自己而不是对方最先同苏俄建立经贸关系,难免相互猜疑,这就注定它们在政治上很难一致行动,在军事上很难结成反对苏俄的军事联盟。三是加剧德国同协约国的矛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经济遭到了极大破坏,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特别仇视战争。另外,由于德国是战败国,各列强把《凡尔赛条约》强加给它,也激起了德国对其他帝国主义各国的不满和仇恨。鉴于此,列宁果断向德国提出粮食方面的租让建议,德国基于恢复自身经济并摆脱《凡尔赛和约》条款对其限制的考虑,也急于同苏俄媾和,积极商谈租让耕地的事宜。 
  总之,任何一项租让合同的签订都要本着加剧美日、英法及德国同协约国矛盾的原则,造成帝国主义之间的相互仇恨、憎恶,甚至厮打起来,削弱它们对付苏俄的力量。这样,苏俄才能在资本主义的汪洋大海中坚持下去,站稳脚跟。 
  2.有利于苏俄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一是获得先进的技术、机械设备。俄国的技术水平较西方一直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通过租让制可以使苏俄得到先进的现代资本主义技术的帮助,较快地提高苏俄的生产力水平,对工矿企业的恢复大有好处。这是因为,在承租企业的资本家为自己运来精良机械设备和其他工具、满足自己需求的同时,列宁还要求他们必须多运来一些。列宁以铺设巴库—梯弗里斯输油管道为例,论证租让制可以帮助苏俄打开世界市场,改善本国工矿企业的设备,提高产量。这些设备,将会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较快改善苏俄经济状况,没有这些生产设备,苏俄经济寸步难行,根本不可能恢复工业。二是能使工人得到较好的训练,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企业管理。苏俄工人文化水平低,技术落后,很难胜任现代化大企业的生产管理。为了让更多的工人接受训练,列宁要求在承租期内,外国职工和俄国职工的比例,无论在总人数方面还是在各个工种的人数方面,都应通过协商分别加以规定,这就确保有一定数量的苏俄工人可以接受训练。此外,列宁还鼓励工人在租让企业附近另建一个同样的工厂,开办自己的企业,学习资本家经营模范企业的方法。三是能使苏俄获得必需的发展资金。苏俄的经济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单是电气化一项工程,缺口就达60亿卢布,它的黄金储备远远抵不上这个数字,不靠租让和借债等方式筹集资金,就不能完成这项任务,更不用说其他项目了,所以,列宁打算“用租让的办法来抵这笔账” 〔3 〕157。四是能够改善工人和农民生活。在苏俄时期,工人和农民的生活状况还非常困难,必须加以改善,列宁对这一点尤其重视。为此,无论是在租让条例的制定中还是在即将签订的租让合同中,他都明确要求资本家运来承租企业工人的必需品,在改善承租企业内部工人的生活时,还应当按这个数量再增加50~100%,以同样的价格卖给苏俄政府,用来改善其他工人和农民的生活状况。 
  (二)租让制的性质 
  列宁认为,租让制是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种形式,是最简单、明显、清楚和一目了然的形式,是利用帝国主义的矛盾、资金、技术、设备、管理方法等,来恢复、发展苏俄经济的一种比较理想的国家资本主义,不是倒退,也不是复辟,更不是出卖俄国。当时有人认为,实行租让制就是出卖俄国,“宁愿再受三年饥寒,再承担三年义务,也不愿以租让方式出卖俄罗斯母亲”。针对这种错误认识,列宁解释说,租让合同要受到一定期限、一定协议的限制,并且有种种经过周密考虑的保证条件,这些保证条件就是俄罗斯联邦的法律法规,如果对方违反这些法律法规,苏俄有权随时随地废除合同、解除合约、赶走资本家,根本谈不到把俄国出卖给资本家,同出卖国家是两码事。列宁还说,租让制是在国家政权掌握在共产党手中、无产阶级居于国家统治地位的条件下,同先进国家中殷实可靠、值得信任的资本家缔结的一种同盟,只是一种经济上的联盟、同盟、合同。根据合同,资本家在一定期限内只是一部分国家财产的租借者、使用者,不是所有者,所有权仍属于国家,而且大型国营企业掌握在国家手中,这样不会改变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性质,也不会改变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性质,他们只从事经济开发,没有什么可担心、可害怕的。所以,列宁满怀信心地说:“难道我们按照一定的名单、根据明确的条件把资本家放进来,反而就对付不了吗?” 〔3 〕115显然,列宁认为实行租让制,在一定时间、条件、范围内把资本家放进来,但仍处在国家的监督和控制之下,是苏俄掌控得了的,不会导致资本主义复辟,没什么可怕的!
(三)租让对象 
  1.北部边远地区的森林。在俄国欧洲部分的北部边远地区有1 700万俄亩森林,这些森林对苏俄来说根本不能采伐,因为交通状况非常糟糕,生产资料缺乏,没有大型机械设备,无法砍伐,也无法运输。自然条件又极其恶劣,工人在那里无法生活,更不能生产,只有那些拥有强大船队和先进机器设备的国家才能在那里采伐商品木材,并把它们大量运送出来。 
  2.大量耕地。蘇俄有辽阔的国土面积,拥有大量的良田,单是在乌拉尔河流域就至少有300万俄亩上好的土地,由于耕畜不足和生产力遭到削弱而无法耕种。在顿河的国营农场里,也有大约80万俄亩的耕地,因缺乏大批的耕畜和拖拉机而无法耕种,单是这两个地区就有近400万俄亩土地可以租让。为此,列宁曾深深感叹道:在沃洛格达以北、顿河畔罗斯托夫及萨拉托夫东南、奥伦堡和鄂木斯克以南、托木斯克以北有一片片一望无际的空旷地带,如果能把这些地方租让出去,尽快发展起来,那将会大大加速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矿业。辽阔的俄罗斯土地上矿藏资源十分丰富,开采这些矿藏需要装备精良的机器和海量的资金。列宁清楚地知道,以苏俄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实力,“几年以内也无法开采这些矿藏的1%” 〔3 〕115。所以,列宁主张尽快把矿业租给资本家经营,哪怕资本家获得100%、150%甚至200%的利润,对苏俄也是有利的,因为苏俄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税收。 
  4.企业。不仅是食品加工和轻工业部门的企业可以租让,人民委员会规定,对于已经倒闭或暂时无力经营的国营企业均可出租。总之,凡属于能够提高苏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国民经济部门,均可作为租让对象。 
  以上范围内的森林、耕地、矿业及企业对任何国家都可以租让。当列宁被问到是否对波兰实行租让时,列宁回答说,租让是全面的,不仅对本国资本家或个人适用,而且对外国资本家也适用;不仅对帝国主义国家的资本家适用,对波兰适用,对那些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资本主义国家也同样适用。 
  (四)租让形式 
  列宁对租让制寄予厚望,在租让制实施过程中,结合俄国实际,又衍生了多种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合作制。这是小商品生产者发展商业贸易关系的一种形式,对小规模的、手工的经济的发展较为有利,便于把处在分散状态的经济形式整合起来,发挥它们的优势,在自愿合作的基础上向大生产过渡。二是代购代销。这是利用本国资本家发展经济、繁荣市场的一种形式,通过给资本家一定的佣金,让他们去销售国家产品和收购小生产者的产品。三是租赁制。是指国家把一部分中小企业出租给私人或合作社经营,承租人也可以是原业主或原承租人。以上几种形式都是在实践中因时、因地、因事自然产生的,对吸引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资金、设备、管理经验都能发挥较好作用。 
  (五)实行租让制的潜在危险 
  1.实行租让制是在经济领域同资本主义进行的一场战争,是战争就有危险。租让制就是允许各帝国主义国家的资本家在苏俄境内开办厂矿企业,用资本主义的经营管理办法发展经济。这就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私有制和剥削关系,也就是说租让制的实行,有可能导致资本主义的发展,这对于刚刚建立起来、各方面制度还很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共和国来说是一种风险。所以,列宁告诫全党:“租让并不是同资本主义讲和,而是一场新领域内的战争。经济战争正在代替用武器和坦克进行的战争。诚然,这场战争也包含着新的困难和新的危险。” 〔3 〕80可见,列宁把租让制的实行看作一场战争,看作一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种生产方式、两种经济形态、两种经济制度的战争,搞不好将会导致资本主义制度在俄国死灰复燃,必须监视资本家的每一个活动,要用各种管理、监督、诱导的办法防止资本主义腐蚀。 
  2.实行租让制必将带来资本主义生活习气和生活作风,严重腐蚀工人和农民。承租的资本家会在他们的企业中为工人创造特殊的生活条件,给他们运来好的衣服、鞋子、上等的粮食,这对俄国境内不得不忍受苦难并且还要长期忍受苦难的工人和农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可能削弱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甚至动摇他们的社会主义信念,这将会是一个很大的冲击。资本家还有可能在工人中进行反共、反社会主义宣传,煽动工人无产者群众反对苏维埃政权。此外,承租资本家可能会采取欺骗手段,违法经营,坑蒙拐骗,反对税收政策,逃避法律和监督,严重扰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实行。对这些负面影响,既应当加以注意,处处用共产主义影响加以抵制;又要严格按照苏俄的法律法规对违法分子严惩不贷。 
  三、列宁租让制思想的现实意义 
  (一)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在能否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先进经验问题上的一次思想大解放 
  苏俄是无产阶级在一个经济文化都很落后且被资本主义包围的单独一国内取得政权的,怎样进行经济建设,没有可供学习的先例,只能在实践中摸索和学习。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能否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资金、技术、管理方法、先进经验等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取得国家政权的无产阶级,将废除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每个人都参加劳动,凭贡献的劳动量来获得等量的劳动报酬。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苏俄基本上是按照这种思想进行建设的,但是,实践证明这样做行不通。列宁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一个辩证法大师,他没有拘泥于马克思原有的理论,而是从苏俄的实际出发,认为应当把外国资本家请来,“苏维埃政权赶走了俄国的地主和资本家,而现在却把外国资本家请到俄国来,这样做对吗?这样做是对的” 〔4 〕238。我们不仅要把资本家请来,而且全体共产党员还要向资产阶级专家学习,其中包括商人、办合作社的小资本家等,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学习他们的生产、管理、经营等方面的经验,“在这方面还有很多东西可以而且应当向资本家学习” 〔4 〕220。列宁还充分肯定了利用资本主义来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作用,他认为,“社会主义共和国不同世界发生联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在目前情况下应当把自己的生存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联系起来” 〔4 〕167,私人资本主义成为社会主义的帮手,是“经济上完全无可争辩的事实” 〔4 〕221。用资本主义的方法促进工农业流转,将会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极大的益处。对那些声称“资本主义是祸害,社会主义是幸福”而不愿意去为利用资本主义而做具体事情的人,列宁曾提出严厉批评。通过租让制利用资本主义先进成果的思想,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思想大解放,是一次可贵的探索,为此后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可惜的是,列宁去世不久,他的这一思想就被抛弃了。今天,联系各国社会主义建设因盲目排斥资本主义的优秀成果而遇到的困难局面及所走过的弯路,仍感这一思想熠熠生辉。
(二)为我国在改革开放中采取多种方式借鉴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改革开放后,我国在现代化建设遇到资金短缺、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缺乏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经验等问题时,大胆地尝试了多种方式去吸引资本主义的优秀成果来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与列宁的租让制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三资”企业是我国利用资本主义先进成果的最初形式,以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构成的“三资”企业大发展,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谈到对其看法和评价时,邓小平肯定了它的作用。他说,在“三资”企业发展中,“国家还要拿回税收,工人还要拿回工资,我们还可以学习技术和管理,还可以得到信息、打开市场”,因而“三资”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归根到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 〔5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深入,我们又成功探索了其他方式,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等综合性经济特区,建立了沿海开放城市、保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等其他形式的经济特區。这些特区的建立,丰富和拓宽了利用资本主义先进成果的方式和渠道,在转变观念、体制创新、管理方式和经营方式转变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世纪之交,为了能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利用资本主义资金、技术、经验,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党的十五大又提出了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新的形式,这些新的形式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促进了国有企业改组、升级、换代。新世纪以来,我们积极探索,在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创新利用外资管理体制、改革对外投资管理体制、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地区对外开放、加快沿边开放步伐及改革行业协会管理体制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就。可以说,由国内到国外、由沿海到内地、覆盖各行各业的利用资本主义先进成果的立体式体制,在我们国家已经建立起来了,有效利用了资本主义的技术、资金、设备、管理经验,加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步伐。 
  〔参 考 文 献〕 
  〔1〕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19. 
  〔2〕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82. 
  〔3〕列宁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4〕列宁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网友评论: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jaxfeedback.htm

毕业论文网 www.37lw.cn 联系QQ:250537075 邮箱:250537075@qq.com

毕业论文网为您提供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MBA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奥鹏毕业论文代写服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