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文史哲 > 文学论文 > 正文

中国古典诗词传播方式影像访谈

来源:www.37lw.cn 编辑:admin 时间:2017-09-18

一.研究问题及研究背景

1994年互联网进入中国,现在高校学生大多是95后,新世纪出生的00后,也即将走进大学校园。然而,当代大学生读书情况却不容乐观。一项调查显示,除去教辅书籍,37.5%的大学生年阅读图书量小于5本,见下图[1]。传统文化图书阅读可想而知了。

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而搞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又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诗歌教育又是极为必要的环节,它可以美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但中国古典诗词却宛如夕阳晚照,大多呈现老年化、单极化趋势。而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关注古诗词,也不再吟诵古诗词,仿佛古诗词已经是一个冷门。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从国家战略层面,重视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2]。中国古典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在当代尤其是95后大学生中是怎样认识的呢,或者说,当代大学生喜爱的传播方式如何?

二.研究方法

1.研究采取影像访谈的方式

以影像采访的方法,直接面对面的形式,向受访大学生提问有关大学课堂的问题与看法。采访中的问题都是固定的,会事先提供给受访者,使其有所准备。这种质性访谈也称文化访谈,探讨的是普遍的、常规的、共同的历史——那些被视为当然的规范和价值观念,以及某个群体的期望行为[3]。为了让95后大学生也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我们采用两种风格的访谈模式:①结合播音与主持专业特色采用一问多答的方式,由项目组出镜主持人进行采访,每位被采访者由我们设出的问题进行回答,然后整理编辑做成电视短片;②茶话会的形式,找寻这方面的爱好者,在一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谈中国古典诗词,以不同的方式表演或是讲述出来,可以是朗诵、唱曲唱词、即兴创作等

2.研究对象主要是C学院在校大学生

选取代表性的C学院的随机选取的学生和课堂上的学生。C学院本是研究项目组所在学院,因此采访最为便利,包含理科、文科及工科类型学生,较为全面。

3.抽样方法是简单随机抽样

在工作日和双休日,分别在常州工学院校园内进行随机采访,采访地点主要是校门口主干道、图书馆门口以及食堂门口,以及课堂。选取这几个地点主要在于其人流量大,且包含各种类型的学生,使样本多样化、课堂上也更加专业化。

4.样本容量

本项采访总人数超过50次,从中筛选出有效样本15--20人次。

5.资料收集与分析

在资料收集方面,由于学生项目组经验不足,没有在采访时就记录下受访者的各种信息和回答,例如专业、年级和回答的主要观点等。但在随后的采访结束后,我们组员都对采访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整合以及反思。

三.研究内容

研究主要通过分析大学生受访的回答来进行,所以,采访的问题是研究进行的关键。总的原则是受访者易于回答但不要过度自由发挥。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上大学后最后一次接触古诗词是什么时候?

这个问题是想了解上大学后,学生是否还接触过古诗词,因为之前高中时期背古诗文,接触它是因为要参加高考,要考试!大部分并非是自发性的愿意去接触。通过这个问题可以了解现如今有多少学生是有兴趣去接触古诗词。

2.对采访的学生进行古诗词问答

把高中背的那些古诗词,重新提出来,看是否还能够记得。这是考察他们,离开了高中、离开了考试的硬性要求,大学生还会进一步去记忆曾经背过的古诗词吗。

3.你认为古诗词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会在大学生这个群体能够更好地传播?

该问题是开放式问题,也是此项研究最核心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如今大学生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愿意去接触古诗词,比如:唱歌、吟诵、书法、绘画、曲艺、电影、电视、网络传播等方面调查。希望能为中国古典诗词在大学生中更好地传播,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四.访谈结果分析

(一)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受访大学生中大部分人都表示上大学后,不怎么接触古诗词了,因为古诗词没有白话文那么直白,易懂,有趣。而古诗词却晦涩难懂。但是有小部分人依旧表示,古诗词毕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粹,我们应该更好地去学习、去继承、去发扬,他们认为古诗词里有现代白话文无法表达的情感。

(二)理想中的传播方式

总结受访大学生对于这几个问题的回答,归纳出以下古诗词能够在大学生中能够更好传播应当具备的特点:

1.老师在课堂上改变讲课的方式

很多学生表示之所以不喜欢古诗词是因为当初刚开始接触的时候,就直接照着课本度,让他们直接照着课本背,最终失去了兴趣。所以老师改变讲课风格很重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教学风格,而老师想要改变教学风格也比较困难。学生往往是喜欢一个老师,进而喜欢上这个老师的课。

2.学生应该有发扬古诗词经典的意识

这一点,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提出过这一要求。很多学生表示现如今古诗词在我们这个群体渐渐远去,而感到遗憾。我们应该培养自己对古诗词的兴趣后,还要有将其发扬、传承的意识。

3.教学方式的创新

95后大学生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更是对长篇整段的说教感到厌烦。所以,应该把古诗词融入到并且运用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注重实践与养成、需求与供给、形式与内容相结合,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中国古典诗词。

五.讨论和建议

结合受访者关于中国古典诗词传播的看法,加上个人感受与思考,给出一些建议:

1.在课堂上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创新上课的模式,在课堂上放古典音乐,教师和学生穿上衣布衣装扮成古代的先生和学童,让学生有代入感,活跃现场气氛。同时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抓住古诗词的特点,让学生受到美得熏陶,思想启迪。在教学古诗词的时候,必须引导学生在理解诗词的同时,通过形象思维,把诗词变成一幅幅风景画或者生活画,从中得到艺术的享受,受到没得熏陶,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如苗贵松老师面向理工科大学生开设的《中国古典文学的现代传播》和主要面向文艺类大学生开设的《中国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两门课,采用“背靠遗产、面向现在”的教学定位和“古今勾连、行动参与”的学习方法,通过讲授和学生习唱相结合,使青年愿意提高中国古典文学修养的水平。

2.在校园里

以学校或者班级为单位举办研修班、讲座、朗诵古诗词比赛或者晚会,许多高校早就开始行动了,例如2007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大学诗词写作教程》、2009年中山大学承办“广东省诗词传承与实践研究生暑期学校”、2010年百年名校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与北京诗国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联合举办首届中华诗词高级研修班、2013年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主任陈致教授与郑州大学师生漫谈“古诗词”、2016年中央民族大学“五院共建”活动之古诗词大赛等。

3.在生活中

虽然有些古诗词不适合引用现实生活了,但在文学作品里从没消失过,小说里大多引用古诗词,古诗词的那种简短而充满韵律的语言来表达深刻思想的形式,是现在诗歌很难比拟的。就像我在采访中一位同学说,淘宝使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种购物方式,而卖家就可以在包装商品的时候在包装盒上印上两句古诗,来表达感谢之情啊,看起来档次也提高了不少。而且当我们拆快递的时候,肯定会去看吧,无形当中记住了一句古诗,一举两得。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和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是个很好的开端[4]。

教育即传播。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的路程,目前她又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着严峻的改革形势。诚如山东大学王小舒教授所言,这次的改革(慕课的出现带来的“混合式教学”)必将进一步激发和释放这门课程的内在潜力,终将使中国古代文学课成为大学人文学科中有着巨大吸引力的一门课程[5]。

在如今网络盛行、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电视,手机已经是我们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的业余文化也是丰富多彩。但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中国经典文化却正离我们渐行渐远。因此,了解95后大学生喜爱的中国古典诗词传播方式,就成为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创新美丽中国时代心声的一片生机荷塘。

参考文献

[1]张艳东,马宇平,周闻韬,等.课外阅读为何成为大学校园的奢侈品[N].中国青年报,2015-07-20(12).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1-26(6).

[3](美)赫伯特·J.鲁宾(Herbert J.Rubin),艾琳·S.鲁宾(Herbert S.Rubin)著.质性访谈方法:聆听与提问的艺术[M].卢晖临,连佳佳,李丁,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8.

[4]杜羽.《中国诗词大会》引发古典诗词阅读升温[N].光明日报,2017-02-10(9).

[5]王小舒.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的两点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6(8):58-60.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文化创意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传播MOOC”(XYN1518);常州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电视片:大学生喜爱的古典诗词传播方式访谈”(J150259)。

(作者介绍:苗贵松,常州工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教授,武汉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学与高等教育;陶锐,常州工学院教育与人文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

网友评论: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jaxfeedback.htm

毕业论文网 www.37lw.cn 联系QQ:250537075 邮箱:250537075@qq.com

毕业论文网为您提供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MBA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奥鹏毕业论文代写服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