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文史哲 > 文学论文 > 正文

多核协同的应急处置机制创新

来源:www.37lw.cn 编辑:admin 时间:2017-10-28

一、预警系统创新

一是构建云计算监测预控平台,依照分布式群决策目标确定不同预警监测指标和标准,在突发事件重点监控区域大规模部署检测传感器,通过后台云计算(数据立方)和检测预警平台,对潜在对象实施控制,及时发现预兆,最大程度降低突然爆发的危害。二是构建云计算分析检测平台,通过海量历史、实时数据智能分析,检测到跨域的突发事件的萌芽过程并追溯源头,再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1S),全球定位系统( 北斗),卫星遥感系统(RS) 等先进技术的配备和更新,准确把握致错因子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和演变规律,和现有的“天眼”等自动监控系统形成互补。三是基于多核协同决策系统的中枢控制,基于多核协同决策系统控制前端数据的采集、中间数据的传输、管理平台的数据处理、预警系统的运行及预警处理预案的启动。实现对千亿级的海量数据进行汇总、上报和实时处理,满足秒级查询和秒级响应。四是分类分级与应急预案更新,通过系统分析突发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和危害程度等特征,构建科学的分类分级体系(类似于美国的五级国家威胁预警系统,用绿、蓝、黄、橙、红五种颜色代表从低到高五种威胁程度);根据NEDCSA 系统对危险源的评价和事故预测后果为依据而预先制定行动指南,包括应急预案体系、编制步骤、逻辑结构。

二、应急资源的储配系统创新

一是构建云计算应急资源数据平台,把仓储系统、物流系统、财务系统、BI 系统等进行整合,设计虚拟化的云存储平台,整合成为统一的公共应急资源服务系统,实现把单个的物理资源整合起来划分给更多的应用。

二是构建基于多核协同决策系统的储配网络结构,根据多核协同决策系统平台分析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设备设施储备,预防突发事件的技术储备和人力物力储备等内容;将资源共享与信息共享的应急处置模式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形成以信息化和资源化为特征的纵横交错的应急联动资源储配网络结构。考量最佳储备量问题:根据多核协同决策理论设计最佳储备模型,此模型还应兼顾应急采购和运输的问题。

三、现场指挥权动态优化系统创新

一是构建云计算现场指挥传输系统,归纳目前现场指挥传输系统存在的缺陷,对基于云计算的现场指挥传输系统的架构模式、体系结构、拓扑结构、文件系统选择设计等一系列框架进行总体设计,并对关键模块进行设计与实现。二是构建现场指挥者的“协同度”模型,通过归纳、计算现场指挥者评价的影响因素(领导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协同因素、指挥者决策行为、指挥者的职能因素、指挥者的协同关系),在综合分析信息嫡原理及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现场指挥者间协同熵、协同矩阵的概念, 建立现场指挥者“参与度”、“协同度”模型,将这些概念与协同度模型相结合, 实现对应急现场指挥者间协同度的计算。

三是实现现场指挥权的动态优化。在上述基础上,利用权变理论的思想, 建立突发事件现场指挥权动态调整的权变模型,基于NEDCSA 系统平台实现中枢控制和传导处理,从而实现突发事件现场指挥权的动态优化。

[ 参考文献]

[1] 陈晓红等. 复杂大群体决策方法及应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年.

[2] 童星等. 中国应急管理: 理论、实践、政策[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年.

[3] (美)乔治·D. 哈岛,(美)琼·A. 布洛克,(美)达蒙·P. 科波拉 著,龚晶等译. 应急管理概论(第三版)[M].北京:知识出版社,2012 年.

[4] 樊佩佩,曾盛红. 动员视域下的“内生性权责困境”[J].社会学研究,2014 年第1 期.

[5] 陆相林,宋万杰,赵丽琴. 市域应急物资储备库选址模型与实证——以石家庄市为例[J] . 经济地理,2014 年第4 期.

[6] 张茉楠,李汉铃. 不确定性情境下决策主体认知适应性研究的范式探索[J]. 中国软科学,2003 年第12 期 .

[7] 邵荃,翁文国,何长虹,季学伟,袁宏永. 突发事件模型库中模型的层次网络表示方法[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年第5 期.

[8] 明军,李伟华,沈钧毅. 面向协同设计系统的分布式群决策支持技术研究. 计算机工程[J] . 2005 年第6 期.

[9] Farahani R Z,Hekmatfar M. Facility Location:Concepts,Models,Algorithms and Case Studies[M].Berlin:Physica - Verlag,2009.

[10] Haseman D W, Nazareth D L, Paul S. Implementationof a group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utilizing collective memory.Information & Management. 2005. 42(4) 591-605.

(责任编辑:盛天)

网友评论: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jaxfeedback.htm

毕业论文网 www.37lw.cn 联系QQ:250537075 邮箱:250537075@qq.com

毕业论文网为您提供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MBA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奥鹏毕业论文代写服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