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学 > 经济管理论文 > 正文

运营管理的内在精神

来源:www.37lw.cn 编辑:admin 时间:2017-09-05

一、阿米巴模式

阿米巴运营模式指在企业中按照企业实际需要,把企业组织划分为若干个小的组织单元,这些组织单元拥有独立核算的能力,最后这些小的组织单元独立运作,相互联系,共同完成企业运营管理目标,这些小的组织单元就叫“阿米巴”,这种运营模式就是“阿米巴模式”。

然而,稻盛和夫(北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岫云先生说过,“哲学是阿米巴成功的前提”。

那么,稻盛和夫先生实践的是怎样的哲学呢?软银公司的创始人孙正义先生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没有稻盛‘敬天爱人’的哲学思想,没有稻盛的阿米巴经营,就不会有软银的今天”,由此我们可以推测,“敬天爱人”是孙正义对稻盛和夫先生的思想的理解。

稻盛和夫先生自己的总结就是一句话:“作为人,何谓正确”。曹岫云先生总结说,但凡是领导人切实实践阿米巴的哲学理念,身体力行,阿米巴模式就会成功;只要是投机取巧,认为把阿米巴模式的壳子借过来就可以成功的那些企业领导人无不失败。可见,阿米巴模式真正的核心就是它的哲学理念——“作为人,何谓正确”,在执行层面才是他的组织划分及阿米巴们的独立运营模式。

二、笔者对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

《鬼谷子》谈论过“道”和“术”的关系,认为“道”为天下之大本,而所谓的智谋权术不过是“道”之用,属于“术”。以“道”为体,“术”为用,此为正途,无“道”而只知“术”之用,则非常的危险。

《止经》中曾经表达过类似的观点,“智有所止”。其大意笔者认为,是说智谋的运用当有所限制,知道适可而止,历史上那些晚节不保的豪杰,没有一个是笨死的,而是聪明过头把自己“玩儿”死的。

而之所以“智有所止”,就是因为“智”属于“术”,要以“道”为本,无本,则如无根之木,看似强悍,实则内在干涸,不可长久。

所以,孔孟当年游说各国,他们谈论的属于“道”,而各国君主所问的属于“术”。君主们不关心本的问题,甚至是反对本,所以跟孔孟二位圣人的谈话根本是牛头不对马嘴,而二位圣人是针锋相对,只不过君主认为“术”的问题应该以“术”的方式解决,而二圣知道“术”的问题要在“道”的层面解决。

所以,任何运营管理模式都是其内在精神所决定的,都承载着运营管理者的内在哲学思想,也即运营管理模式就是运营管理者内心价值观的体现。

“本立而道生”,运营管理者首先要具备正确的运营管理的理念,在稻盛和夫就是“作为人,何谓正确”,由此才有了阿米巴运营模式。

三、对于一位企业的运营管理者来说,什么是“正确”的内在精神理念

稻盛和夫先生说:“企业初创时,作为经营者,我必须对面临的所有问题做出判断。因为是依靠新技术刚刚创办的企业,如果自己判断失误,企业就可能很快破产。为了不断做出正确的判断,究竟应该以什么做出判断基准?思来想去、反复思考,最后我意识到,在企业经营中判断问题,要符合世人常讲的‘通逻辑、合伦理’,就是说,必须依据‘作为人,何谓正确’的原则进行判断。反之,如果与我们通常秉持的伦理观、道德观逆向而行,从长远看,经营不可能顺畅。”

以上这段话就是稻盛和夫先生对于什么是“正确”的理解,即符合社会的道德伦理。

然而,这是一个非常深奥、非常大的一个话题,即“何谓正确”。中国传统的儒家认为,“仁”即天地万物之根本,君子当行“仁民爱物”之宗旨,推己及人,我所想要的别人也会想要,我所不想接受的,别人亦不会接受,即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道德经》中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无分别的包容万物的思想,也即“清静无为”之宗旨:圣人效法自然,万物自然运作,不作分别,即达“天人合一”之境。

释家宗派非常多,汉唐以来以禅宗净土宗为首,其中尤推禅宗,主张人人天生本具佛性,此性在圣不增,在凡不减。 而“众善奉行是诸佛教”之宗旨亦为各家所承,亦可作为佛家对“何谓正确”的理解。

至于“心学”之鼻祖王阳明先生,留有四句偈传世“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所以阳明先生是公认的儒家的集大成者。

那么到底什么是“正确”的呢,对于一个运营管理者来说什么是一个正确的理念呢?孙正义先生的理解是“仁民爱物”,稻盛和夫先生认为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伦理,而笔者认为这些都不尽是。

因为真正的“正确”是不存在的,换句话说,这个问题本身就没有了立足点,哪有一个标准放到世界上都成立呢?

现实的道德说“年轻人要给老人让座”,可是结果呢,老人会因为年轻人不让座而大打出手,我们用一个看似正确的标准去衡量的时候,结果却是造成了冲突!

我们可以看一下,造成这样的冲突,是标准错了吗?笔者的观点是,造成冲突的原因在于“拿一个观点去衡量”,这一行为造成了冲突,首先造成的是老人自己内心的冲突,然后其企图去外在世界解决冲突。

所以我们谈论“何谓正确”其实毫无意义,因为我们会用这样的正确去衡量整个世界,最后造成我们内心的冲突。那么对于一个运营管理者而言,这显然是毁灭性的,因为当他用自己的“正确”去行事的时候,会发现整个运营系统都在与自己为敌,当然这个说法有些夸张,但是他必然会发现现实当中不符合自己“正确”的地方,然后去纠正,而这就会造成改革者和被改革者的矛盾。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孙正义和稻盛和夫两位大师都错了呢,显然不是。有一位管理学家说过“当你理解了人们的想法的时候,就可以找到世界上任何问题的解决办法”。所以说,不管是孙正义先生理解的“仁民爱物”,还是稻盛和夫先生提倡的“作为人,何谓正确”之判断标准,其重点均不在于拟定一个正确的标准本身。

故笔者认为,根本就没有一个正确的标准,这才是真正的“正确”。古人讲“天人合一”,即我与万物为一体,既是一体,哪有彼此之分,既无分别,何来标准呢?

然而这又陷入另一个问题,既然没有一个正确的标准,那么如何去行事呢?在运营管理中如何去“合理”行事呢?

所以,在此,笔者认为,之前的“正确的标准”可以换一个说法,即“固定的标准”。那么在此,我们可以提出另一个真正的“正确的标准”这一说法。

当我们摆脱了“固定的标准”这一思维模式的时候,就可以去探寻“正确的标准”了,什么是“正确的标准”跟如何去探寻这一标准是一脉相承的。

四、如何寻找“正确的”内在精神理念

稻盛和夫说:“如果过于执着于自身事业和利益的话,那么我们的眼界就必然会受到束缚,只能看到自己周围的有限领域,无法把眼光放得更远。然而一旦我们超越自己的事业或正在从事的活动,眼界就会飞跃性地开阔起来。我意识到,或许正是由于在思考时摒除自我,这才使得我总是可以保持宽广的视野。”

以上就是稻盛和夫先生对于其如何找到正确标准的途径的解释,而这可以直接作为本标题的答案——放弃“自我”概念!

这就是寻找“作为人,何谓正确”的途径,可以说,这一说法和我们的传统文化精神一脉相承,所谓的“正确”不过是对“道”的一种体悟。他是应物随形的,是不能固执一词的,是随时随事变化的。

这就是“仁民爱物”,就是“作为人,何谓正确”!

这就是作为运营管理者所应当具有的内在精神!世界上不存在任何一种制度、模式、经验可以超越人心而发挥作用,换句话说,只谈论运营管理的技巧和模式是行不通的,因为真正运作这些的都是人。

“治人在与治心”——稻盛和夫。

作者简介:

张博(1989—),男,山西,2016 级MBA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网友评论: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jaxfeedback.htm

毕业论文网 www.37lw.cn 联系QQ:250537075 邮箱:250537075@qq.com

毕业论文网为您提供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MBA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奥鹏毕业论文代写服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