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学 > 经济管理论文 > 正文

精准扶贫等于快速脱贫吗

来源:www.37lw.cn 编辑:admin 时间:2017-08-28
 1 引言 
  “扶贫”主要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精准扶贫则是基于以往政府的粗放式扶贫所提出的,精准扶贫最基本的定义是扶贫政策和措施要针对真正的贫困家庭和人口,通过对贫困人口有针对性的帮扶,从根本上消除导致贫困的各种因素和障碍,达到可持续脱贫的目标。而“脱贫”则是指贫困人群通过自身的资源或政府的支持,与自身的能力、努力等主客观因素相结合,而达到脱离贫困的状况。应该看到,扶贫和脱贫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关联性,某种程度上说,扶贫是脱贫的一个前提条件,但脱贫却未必是扶贫的一个必然结果。 
  2 精准扶贫存在重量不重质 
  相对于精准扶贫,原有的粗放式、漫灌式的扶贫,不仅效率极低,还容易造成很大的福利外溢,即扶贫资金流入到非低收入家庭。但当精准扶贫进行了一段时间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实际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主要原因在于精准扶贫中出现了对贫困户的排斥现象,包括在精准识别环节对贫困人口规模的人为限定形成的规模排斥、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对片区外贫困群体的区域排斥,以及自上而下的贫困村和贫困户识别过程中对贫困群体的恶意排斥和过失排斥等。 
  首先,通过一段时间的精准扶贫,贫困户的数量在政府的报表上确实是在急剧减少,但是真实的贫困情况却没有得到切实的改善。这一点在各个地方均有显现,很多地方经过一年的精准扶贫,领导干部亲自带队调研,各部门跟各贫困村结对帮扶等方式,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扶贫的效果却并不太好。笔者在2016年底在对成都市周边的被扶贫户走访中发现,基层政府对他们的扶贫其实还是如以前一样,直接给他们输送一些生活用品,发放现金补贴,让其月收入达到当年的国家规定贫困线以上即可。从这里可以看出,国家提出的“精准扶贫”在某些地方并未执行到位,甚至被当做一项年度任务来完成,精准扶贫在某些地方依旧没能逃出原有的粗狂式扶贫。其次,扶贫还存在着大量的错位现象。2016年甘肃省兰州市郊县的“杨改兰事件”就是这种扶贫错位的一个体现,中央提出精准扶贫,本来是想让地方政府通过科学的测量方法,甄别出真正的困难人群,进行定位式帮扶。但地方政府在执行过程中却曲解了中央的精准扶贫政策,将“定位式扶贫”变成了“换头式扶贫”,对于有的基层政府来说,与其去麻烦的界定原有的贫困,不如直接将“贫困”的帽子换给其他农民,政府再去帮扶,既能完成扶贫任务,也减少了工作量。这就容易导致扶贫出现错位,一些原有的贫困户被强行摘掉了帽子,却依然贫困,新加入的贫困帮扶对象却未必是真贫困。 
  3 精准扶贫不等于快速脱贫 
  国家提出精准扶貧的初衷其实是在于能够更好的解决贫困人群的贫困问题,强调精确定位、精确帮扶,从而能够帮助真正的贫困者走出贫困的境地。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中央强调的是“精准”二字,并非要求快速,只有稳扎稳打的将扶贫事业推动下去,才能让贫困户从被扶贫变成真正的脱贫。地方政府在扶贫的过程中出现追求一些片面的扶贫指标的现象,原因在两点:第一,地方政府对精准扶贫政策的曲解。地方政府尤其是省政府,在中央“精准扶贫”政策文件的基础上,一般会进行具体化,将扶贫工作分配到下级地方。而扶贫政策经过政府层级的层层传达,到真正的基层政府时,扶贫的执行层往往容易对上级的扶贫政策作出曲解,导致其错误的扶贫频发。第二,地方官员将此作为政绩考核标准,扶贫成了年度指标任务。由于集权式的体制,导致我国政府官员的升迁唯上级决定,而其政绩便是其中重要标准,上级发布的“精准扶贫”任务,在他们看来更多的是一种获得政绩的途径,只要能在年内完成扶贫指标,便是为“领导分忧”。这无疑就导致了很大的问题,有些地方为了完成自己的扶贫业绩,便想方设法的将本地贫困户的收入提高到国家贫困线以上,其中便有通过直接发放现金等粗放式的扶贫补贴方式,扶贫结果在当年确实是很显著的,因为短期的政府干预让贫困户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救济,从而临时性的脱离中央所定义的贫困。但稍加思考就知道这样做不但没有真正的使得贫困户脱贫,反而会给中央政府带来很大的政策性误导。 
  根据现有文献和实际调研发现现,政府扶贫的“精准性”是值得商榷的。精准识别难度较大,成本很高。精准识别是精准帮扶的前提,但根据我们在国家级贫困县兰考的调研中发现,国家要求的“精准识别、建档立卡”主要由村级组织并逐级上报。在这个过程当中,尽管有规定和流程,但往往流于形式或由村干部决定,县乡级政府也难以全面核查,精准识别大打折扣,更别说动态管理了。 
  如今的“精准扶贫”应该要和地方实际情况相结合,地方政府和官员不应将此作为一项年度任务指标,而要作为一场长期的“攻坚战”,在实际的扶贫工作中,发现本地贫困存在的特殊性,进而针对性的扶贫,才不违中央的扶贫初衷。而在笔者看来,扶贫,特别是西部地区的精准扶贫,那更是一场“持久战”,贫困地区的困境在于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差、经济落后,比起中东部的贫困地区,更是缺乏一种“造血能力”,精准扶贫开始强调的地方政府从以前那种向贫困地区单一的“输血”变成塑造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使得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能够真正的脱贫。但是,如果在此阶段急功近利,则会使得很多的扶贫项目流于表面,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果。所以,“精准扶贫”绝不等于“快速脱贫”,这两者之间存在联系,却不能将后者看成是前者的必然结果。 
  4 精准扶贫需要循序渐进 
  “精准扶贫”不等于“快速脱贫”,所以我们需要的是将精准扶贫看作是一场持续的改革,而非仅仅是一个短期的政府任务,这就需要政府在今后的扶贫过程当中,重视起扶贫的“效”,而不单单是“果”,通过一些循序渐进的措施来实现。新时期的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而要真正的实现贫困户的脱贫更是一场不得不去完成的攻坚战,但在这过程中,需要我们保持理性的思维,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做到稳扎稳打,帮助贫困群体逐步的脱离贫困。 
  [参考文献] 
  [1] 旺三贵,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贵州社会科学,2015(05). 
  [2] 四川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发布会[ED/OL].四川省人民政府网,2015. 
  [3] 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ED/OL].江西省人民政府网,2015.

网友评论: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jaxfeedback.htm

毕业论文网 www.37lw.cn 联系QQ:250537075 邮箱:250537075@qq.com

毕业论文网为您提供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MBA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奥鹏毕业论文代写服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