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学 > 教育管理论文 > 正文

诵读国学经典

来源:www.37lw.cn 编辑:admin 时间:2017-08-31
一、以“国学”教育,潜移默化 
  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与根本,是对学生进行民族教育的有效途径。国学经典诵读是我校一大办学特色,学校充分利用每个楼层长廊做文章,在走廊的天花板和柱子上,悬挂一张张用古典的木框图案加上精美的图文结合制成的经典古诗文挂画,这“传统文化长廊”已经成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特色,每逢课间,学生们三三两两驻足观摩、讨论,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国学思想的熏陶,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以古人精神鼓舞学生刻苦学习,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对学生思想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作用。 
  国学经典是做人做事的公式和定律,孩子通过口诵心记,久熏成习,久习成性,其气质就能达到一定高度。我校天天坚持诵读国学经典,时间长了,慢慢就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的习惯,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将会具有深远的影响。我积极参与我校“国学”专题教育课题的研究。我平时首先会让学生不断重复诵读国学经典,接着让学生讲出自己对经典的理解,当学生理解出现困难或理解有偏差时,进行适时的点拨,让学生通过学习了的经典来对照自己的行为指导自己的言行,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了我班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于是我有计划地结合传统节日,如国际“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教师节……开展有意义的活动。 
  其中,我会充分利用“感恩节”,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我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譬如,开展“感恩活动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活动,我设计“为父母或长辈洗一次脚”、“为老师敬一杯茶”、“为弱势群体让座”、“扮靓自然”等活动,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使感恩的行成为学生的自然之举。在庆祝“三、八妇女节”时,我班开展了“感谢妈妈”的活动。在活动中孩子给妈妈的一句关心体贴的问候,一杯饱含真情的热茶,一张感人至深的贺卡,无不演绎着人间亲情的温暖。学做父母,体验父母的辛劳。通过亲身体验活动,学生们从真实的感知中深深体会到父母的伟大与艰辛,从而将“感恩”之心内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并且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孝敬父母的情感与欲望!这些节日都是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教育的良好素材。 
  二、悟国学思想,以情育人 
  著名学者、教育家陶继新先生说:“文化就是以文化人,经典文化如果内化到我们个体的心里,外化出来就是一道绚丽的风景。国为经典文化可以改变我们的话语方式、思维方式,甚至言行举止,以至于心灵状态。”每逢星期三午读和星期五第一节课设为国学诵读时间 ,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营造了的书香校园。几年时间下来学生背诵了一定量的国学经名句和文章,让学生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也懂得一些老祖宗的道理和智慧,从而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我们要从情感层面培养学生感恩意识。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当我发现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开差时,我給学生讲故事:从前,有一只非常可爱的小熊叫白白,它是个人见人爱的、非常聪明的孩子,熊妈妈可疼她了。妈妈每天早早地送白白去上学,希望白白能学多些本领,可是白白总是没把妈妈的话放在心上,这不,课堂上又在玩折纸了……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猪妈妈年级大了,白白也长大了,可她什么本领也不会。然后抓住教学契机让学生齐背“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重温这句话的意思:告诉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如果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会像白白一样什么都不会。通过听故事,悟道理之后学生上课不认真、开小差马上坐端正了。这比起生硬的说教,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面对二十一世纪的儿童,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在国学经典诵读时,我会让学生重复读《弟子规》中的二、入则孝,出则悌:“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让学生明白:在家中父母呼唤我们,一听到就应该立即回答,不应慢吞吞,当父母亲有事情叫你去做,应该要赶快去做,不应借故拖拉或懒得去做。父母的教导,要认真听从,父母亲的责备,不能顶嘴,驳嘴,使他们伤心,而应该顺承他们,努力改进自新 。在国学经典的熏陶下,学生的日常行为有了明显的转变。变得更加文明、有礼和守纪。 
  三、学国学文化,以美导行 
  我在对学生国学经典诵的指导上首先让学生把国学经典熟读成诵,通过儒雅的国学思想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进而让学生认真学习美的国学文化内涵,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 
  日常生活小事是培育感恩大树的养料,从小事做起,将学国学经典文化内化为自身的良好品格,把学到的美德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近段时间,学生在学校领餐后水果时,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先拿水果的同学都挑又大样子又好看的,到后面的同学只能拿又小又不好看的,所以学生都不愿排到队伍的后面领水果,针对这一情况并结合我校国学经典诵读这一课题,我开了一个用国学经典中关于“礼让”的故事来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作指导的主题班会。我首先出示经典国学的文言文《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学生反复诵读,然后通过教师点拔和学生理解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大意:孔融是孔子第二十世的孙子,孔融七岁的时候,某年某月,他父亲六十大寿,有许多宾客来道贺,母亲让孔融分了寿台上的一盘梨,孔融按长幼的顺序每人分得他们自己的一份梨,孔融却挑了最小的,父亲觉得奇怪问:“为何把大的梨都分给兄弟,自己拿最小的呢?”孔融答:“树有高低之分,人有老小之别,尊敬老人和长辈,是做人应有的道理!”父亲听后十分高兴。《孔融让梨》的故事流芳百世,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凡事都应该懂得谦让,我们从小就应该知道这些道德常识。用古人的美德指导我们的日常行为,让学生一下子明白了谦让的道理,比起单纯的批评教育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jaxfeedback.htm

毕业论文网 www.37lw.cn 联系QQ:250537075 邮箱:250537075@qq.com

毕业论文网为您提供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MBA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奥鹏毕业论文代写服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