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学 > 大学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毕业生就业价值心理表现

来源:www.37lw.cn 编辑:admin 时间:2017-09-08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消极心理的典型表现

1.自卑和自负。自卑心理是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凸显的特征之一,有的毕业生感叹院校知名度较低专业不热门家里关系网缺乏等外界因素的存在,以及自身实力的不足等问题,从而产生了多多少少的自卑心理;而有时又觉得自己无所不能,骄傲自大,对于基层、农村、艰苦条件的工作机会和岗位置若罔闻,极力排斥。

2.矛盾和焦虑。毕业生矛盾的就业心理也比较明显。他们希望按照自己专业兴趣自主选择职业,却又免不了爱慕虚荣和攀比;他们怀着梦想远大抱负充满希望地投身求职就业中,却又不肯从实际出发缺乏勇气自信;在推崇个人奋斗吃苦耐劳精神的同时对家庭学校等外界依赖过重从而坐以待毙没有主动出击;在追求实现个人价值发挥才智能力的同时又一味追求物质利益的回馈报酬。总之,大学生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自我认知的骄傲与自卑的并存等矛盾心理,使得许多大学生择业出现了困惑,择业心理矛盾失衡。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式,如何让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大学生也是煞费苦心,免不了急于求成,毕业即失业心理的作祟,使得他们在就业中,不能冷静分析就业形式就业市场,以至职业期望值过高不切合实际,幻想无需付出多大努力就能就业,最终导致迟迟签不了。面对有限的供职岗位、多元的职业选择,如何做出准确的选择,他们陷入了更加焦虑、烦躁、困惑和迷惘的心理苦恼中。

3.利己和挫折。当今社会越来越强调团队协作的合作精神。然而,有的大学生由于嫉妒心和个人的贪婪,在求职中,从一己之私出发,好胜心过强,没有信息共享没有经验交流,导致人际关系冷漠,信息渠道狭窄,导致错失了更多合适的就业机会。另外,大学生一直处于校园中,学习生活的环境较为简单,生活阅历浅显,一旦求职失败,情感上消极悲观、失望沮丧,对自己对人生似乎失去了信心;行动上也不思进取、消极等待,心理的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缺乏耐受挫折的心理准备。

4.攀比和从众。造成毕业生就业攀比心理的因素也较为明显,毕业生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家庭成长环境,性格能力、实习实践经历等不尽相同。在就业选择中,不从个人能力综合素质和单位实际出发,一味的求胜和虚荣心理的作祟,盲目和同龄人或同学相比,不肯到基层单位或者辛苦的岗位就业,以至迟迟签不了就业协议。从众心理在就业过程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同龄人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自己不顾个人实际和想法,也跟风地报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备考,最终准备不充分,笔试成绩非常不尽人意;同龄人意向单位是华为、中国移动等实力较强的大企业,自己也没有对自身的能力素质有个初步鉴定也铤而走险,勇气可嘉,但确实还要有所实力和准备;同龄人报考银行债券等热门岗位行业,自己也三七不顾二一勇往直前,找工作的重心不放在自己和职业的吻合度,而是放在了群体关注领域,致使自己错失了就业机会。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价值心理成因分析

造成毕业生求职的心理问题的原因也较为复杂,经济的,文化的,体制的宏观性因素,还有来自家庭及社会群体的微观因素,具体表现为:

1.就业指导工作欠缺。随着社会就业市场的变化及国家应用型人才方案的颁布,传统的高等教育体制弊端逐渐暴露,原有的课程、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陈旧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另一方面,高校及教师对于学生的就业,其重心放在了就业政策及就业指导思想的引导,而忽略了对就业市场的分析就个体的就业综合素质的评估和拓展,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受挫引导、就业健康心理建立与维护等都不甚关注。导致大学生在就业机会选择时,缺乏自信和勇气,不能够主动出击,不能及时把握就业机会,要么坐以待毙听天由命,要么不够自信过早放弃,要么行动反应滞后。

2.就业市场提供的机会平台。目前的就业渠道广泛,就业形式也较为灵活,网络招聘现场招聘校园招聘等形式多样,然而在就业选择过程中,用人单位的贴标签现象屡禁不绝, “21 1”“985”的标尺去社会上度量人才,对诸如专业兴趣特长能力爱好等几项指标置若罔闻。包括就业信息的垄断和信息的不对称,对就业市场的机会平等提出了严峻考验。

3.家庭教育的负面作用。家庭负面因素,最为典型的就是中国式父母的望子成龙,父母的职业期望值过高,对子女的职业定位不清楚,对就业市场的形势茫然误判,父母的社交能力不强对子女要求苛刻,无形中给毕业生带来了另一层心理压力。

4.自我认识定位存有偏差。毕业生由于自身的实践经验缺乏,对自己的认知和定位存有偏差,对自己的优势劣势不能正确全面辩证地看待,信誓旦旦坦言自己已经做好迎接任何问题的准备了,过高或过低地评价自己,这些都对求职带来了不利的因素。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价值心理存在的一般问题

毕业生的就业心理较为敏感和直接,在面临就业过程中的问题表现较为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机制的不完善。就业政策的改革,增加了大学生的选择参与权利,明确了其主体地位,实现了就业的自由。然而,就业制度本身还在不断深化和探索,与就业现实配套的就业政策、就业法规尚还缺失;就业市场的不完善;就业过程中的公平公正公开等未能完全保证;加之规定口径不一,这些无形中加剧了毕业生的就业困难,造成毕业生就业心理出现了失衡和愤世嫉俗。

2.功利主义思想的作怪。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也不可避免带来了一些不良社会思潮,比如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造成毕业生在择业中,出现了较为突出的心理问题,一味追求经济价值利益、收入奖金福利最优化,就业环境舒适化,强调个人的机会而忽略个人职业生涯、个人技能水平才智的发展。以牺牲个人专业特长兴趣爱好为代价换取就业利益。就业的价值观出现了嬗变,造成大学生就业的虚荣和攀比。

3.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冲突。受教育体制及个人内在因素,出现了个人素质能力与就业市场的需要不匹配,毕业生缺乏设计经验,人格的不健全及对自我认知和环境的感知还处在不断塑造期,致使在选择职业的时候,更多依赖个人的主观判断,盲从、片面时刻存在。另外,毕业生属于初次择业,就业心理准备尚不充分,就业心理承受能力也较为薄弱,就业敏感和就业紧张心理也较为普遍。

4.心理健康失衡,享乐行为超标。校园不是一个象牙塔,随着市场经济的开放和社会价值的多元发展,毕业生心理的亚健康,吃苦奋斗精神的缺失,侥幸心理,爱慕虚荣,追求物质报酬等经济人心理,抱负也已经被高房价所扭转,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观念也被摒弃,良好的求学求教的校园文化熏陶也慢慢被腐蚀。

四、高校毕业生就业价值观的引导及就业心理的调适

1.产学研的合作,促进就业机会。将产学研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环节,以学生为主体,建立以社会需求为主导的校企合作模式和培养机制,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做出调整,通过产学研推动学生就业;另外,分散式实习、预就业、学生顶岗实习等实践的环节要和教学课程环节相结合,寻找切合点,制定学分转化制度。总之,学校也要不断开辟为企业服务的途径,开展和企业合作的机制,让企业在获得所需的人才,解决技术难题,人才培训等方面受益,让学校和企业实现合作的共赢。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首先,转变观念。毕业生要摈弃依赖思想,不断塑造自立自强自信的性格,不断学习,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利用机会,主动出击,先就业,再择业,就业不是一蹴而就的,个人要把工作机会当成平台,不断去提炼自己的职业素质。其次,鼓励自主创业,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财政支持和政策都较为有利,大学生要抓住机会,在时代的洪流中冷静,成长,去开辟自己的职业途径。再其次,拓展职业选择,找准自己的位置,避开热门行业和专业,在考虑公务员外,不断拓展就业渠道,要认识到基层及中小城镇的就业优势及有利时机,农村基层建设及西部城市城镇的有利环境,在提升自我职业能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同时,也很好地服务了社会。

3.开展就业模拟情景式训练及就业技巧的指导。高校教师在就业指导工作上责无旁贷,给学生增设就业课程,开展多样化的面试环节和求职竞赛,开展就业情景模拟大赛,提供求职课程和求职技巧的指导。

4.正确自我定位,增强择业自信心。毕业生要看到自身的优势,汲取知识的能力、学习成长的速度、较强的可塑性、思维逻辑的严密等,都是无可替代的,而缺失的经验技术是需要在后天的工作岗位上建立的。对自己的职业能力、职业性格、职业素养等要有一个清晰的评判和认知,对自我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有一个综合的评价,而提高自我的道德、思想修养也至为重要。除此以外,自信也是求职的关键性因素,不自负不自卑,勇敢自信投身于求职面试中,不断增强求职自信心,成功向社会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

总之,毕业生在求职就业中心理因素是复杂多变的,作为社会、组织、家庭及学校等要做好积极的疏导和教育,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机会平台的建设支持,而毕业生自身在不断提高自己综合素质能力的同时,加强就业心理的建设和维护,增强自信心,有一个良好的就业心态,把自己的这张明信片做的漂亮和精致,为自己的求职就业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

网友评论: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jaxfeedback.htm

毕业论文网 www.37lw.cn 联系QQ:250537075 邮箱:250537075@qq.com

毕业论文网为您提供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MBA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奥鹏毕业论文代写服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