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学 > 大学教育论文 > 正文

现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水平现状研究

来源:www.37lw.cn 编辑:admin 时间:2017-08-19
一、目前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 
  1.人文知识相对贫乏 
  人文知识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没有科学、系统的人文知识,一切人文素质教育都无从谈起。然而,当代的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的大学生,对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人文知识普遍缺乏了解,很少阅读古今中外的一些名著,造成当今大学生的知识来源中,人文知识处于一种断流的状态,直接导致了许多大学生缺少一种哲学的思辨能力,对世界和本民族的历史文化都不甚了了,缺乏文学、艺术的熏陶,气质涵养不佳。人文知识的不足已变成现今很多高等院校大学生的通病。虽然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虽有成绩,与物质文明建设相比却颇不相称。尤其是教育资源的匮乏和不均,使许多高等院校没有能力开展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知识的积累。 
  2.人文素质与专业素质发展不匹配 
  本世纪初期,许多专家学者就指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多年来,如何培养出全方位发展的人才,以适应日益适应社会日益发展的新需求,一直是困扰大专院校教育实践工作的难题。尤其是做为人才培养核心的人文素质要如何养成,更是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建国后国内高等院校的教育模式其实更多的是注重专业素质的培养,而忽略人文素质的培养。尤其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他们接触人文素质教育的机会更少。高素质的人才不仅仅体现在专业水平上,更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质以适应日益精进的专业素质,让二者高度融合。人文素质修养,能够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的学习与生活。但是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以及社会、历史等因素,高等院校更多地将专业素质教育放在了优先地位,开设那些能够带来短期、快速经济收益的专业和课程,而忽视了深层次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复合型人才培养成为一句空话。 
  3.网络技术发展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挑战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已经进入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一环。作为未来社会精英的大学生,已经完成了知识储备,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并将相关知识熟练的运用于生活与学习中。但是过犹不及,由于网络技术的过度应用,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生活方式。不仅仅是业余生活,很多大学生的生活已经被手机、电脑所占据,更有相当多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经调查发现,64%的学生课余时间都用来上网,其中大部分都在看电影或聊天,只有小部分学生是用来浏览新闻或者完成作业。83.5%的学生除了写作业、听课笔记外从来不动笔写字,而是使用电脑打字。完全忽略了对能够获取人文知识的经典名著的阅读与学习,甚至讨厌社科类知识的普及读物,表现为人文知识普遍薄弱、看待问题角度单一,认识问题片面,容易钻牛角尖。只熟悉本专业领域的问题,一旦涉及其他领域,知识面狭窄的问题就立即凸显。甚至连最基本的沟通能力和良好的表达能力都不具备。而网络作为一种虚拟的社交平台,一方面使人们的交流更加快捷、广泛,另一方面又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人们当面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令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无法自拔的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存在着写作能力差、口头表达能力弱、语言表述不清、用字不规范等等问题。网络技术带来的信息轰炸,使能够静下心来读书的大学生少了,对文哲经典和传统文化有所了解的就更少了。不可否认,网络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网络知识的飞速传播,使大学生对这个世界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但是,由于缺乏对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及知识性有效的监控,势必影响大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研判,无法抵御来自网络的不良信息对他们身心的侵蚀。沉溺于网络使很多大学生心灵麻痹、耽于物质享受和肉欲发泄,肆意挥霍青春。他们缺乏时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浅薄轻浮、暴躁易怒,鲁莽冲动,即可以为受一点挫折而自杀自残,也能因同学间的猜疑嫉恨而下毒杀人,裸贷、援交,这些都是当代中国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在现实中的外在表现,人文素质的短板注定他们在命运的道路上充满了漩涡。 
  4.思想道德教育亟待提升 
  国内的大学生,从读小学开始,就有思想道德修养这一门课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但这门课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多大的提升则值得商榷。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大学生学习的动机则更加明确,就是为了毕业后参加工作而准备好应有的知识和技能。就业是大学生学习的指挥棒,是否选择该门课程、师傅认真学习的首要原则就是看这门课对今后的就业及考研是否有帮助。反之,学生就会忽视甚至放弃这门课的学习。学生更愿意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那些看起来 “很实用”、“能找到工作”、“能加薪”课程中去。错误的学习动机,必然导致错误的行为,影响大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知识。对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很多大学生甚至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在物质与金钱上,拜金主义、功利思想严重侵蚀着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还影响到周围的其他人。作为人文素质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道德修养,必须贯穿人文素质教育始终,狠抓思想道德提升教育,否则,即便有再好的专业教育也只会培养出一批批无底线、无道德的“砖家叫兽”和无德文人。
二、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对策 
  我国教育综合水平的提高必须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在教育的一系列改革进步中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缺陷还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绝不亚于专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前途和命运,甚至于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与所处的社会大环境,高等院校的传统沿革、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学生的专业背景等方面密切相关,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个方面都需要通盘的考虑和全面的投入,才能有效的建立起适应良好的人文素质的教育体系,扎扎实实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水平。 
  1.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目前大学生对接受人文素质教育主动性并不高,造成了人文素质教育收效偏弱,所以我们要激发大学生参加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观能动性,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创新人文素质教育模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的发挥,使人文素质教育中“教”与“学”得到和谐统一。理想的教育模式是一个教与学互相交流、共同促进的过程,而不是单方面机械式的灌输,要让大学生理解人文素质是他们知识宝库不可或缺的养分和补给,是给他们打下未来在社会上生存、发展的必要基础。人文素质教育必须得到被教育者发自内心的承认,成为他们内在的迫切需要,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人文素质教育的各种措施落到实处,其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沟通就是人文素质的内化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理论与实践两者紧密结合,这一过程不仅使人文素质真正与大学生的内在需求相互结合,并且客观上起到了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 
  2.加强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要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水平,就必须建立起一支人文素质教育水平过硬的师资队伍。因为在任何的教育实践和教育革新中,都离不开一支素质高超、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首先,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是快速提升人文素质教育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必须先树立他们的人文精神。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人文精神,因为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核心理念。教师是学生的精神导师,是学生的模范和榜样,所以教师要始终坚持为人师表,首先树立起自己的人文精神,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在表达观点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原则、保持理性,以人文精神对待和处理生活中的人和事,要在言行中始终贯彻一种高尚的人文精神。 
  其次,要提高教师人文素质的理论水平。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基础,人文素质理论也不例外,要成为合格的人文素质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具备扎实的人文素质理论功底,才能更好地将人文素质理论传授给学生,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理论水平。 
  最后,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師德教育,努力提高大专院校教师的师德修养。道德品质是人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对教师来说显得特别重要。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造成极大的影响,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塑造起着非常关键的引导作用。如果一个老师师德高尚,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学生也会以美德为傲;反之,如果一个教师言行不一,他的学生必然会对其所讲的大道理表示怀疑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从而走向人文素质教育原本目的的反面。 
  教师是人文素质教育最主要的操作者和执行人,因此,必须加强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起一支合格的人文素质教师队伍,这必将立竿见影地推动我国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 
  3.改善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硬件条件 
  校园环境和生活环境是影响学生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们都属于人文素质教育的硬件范畴。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硬件范围非常宽泛,包括学校的规划、设计、建设、装潢、配套、后勤保障等等。近年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硬件设施建设,一方面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有着较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校园也可以说是最贴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场所。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高等院校应该不断改善学生的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鼓励那些人文素质教育意义色彩浓厚的学生社团、学生活动扩大活动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从而促进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另一方面,学校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投入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因为许多高校主要将学校的资源更多的偏向于学生的加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很少会关注到人文素质教育,导致人文素质教育的师资、课程、书籍、资金、活动等等都远远不及专业素质教育。高等学校在资源分配方面必须要合理科学的兼顾人文素质教育和专业素质教育,不可偏废,才能帮助大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4.建立健全高等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体制 
  习近平同志谈到教育时指出:“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教育要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今后一个阶段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他关于“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的科学论断,对我国教育改革坚持正确的方向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素质教育既包括专业素质教育又包括了人文素质教育,两者不可缺一。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教育体制还不能完全满足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尤其是人文素质教育在体制内更显得薄弱。因此,建立起一批教育、教学体制完备的综合性大专院校,实现大学生的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的齐头并进,是当前我们努力要实现的最大目标。习近平同志还指出:“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如何通过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克服当前高校素质教育所面临的困境?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改革人文素质教育体制,优化高校人文素质教学课程,改善校园人文素质教育环境这几个大的方面。在教学中,既要重视专业素质的教育,也要重视人文素质的教育;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进步,更要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十八大报告这一论述,指明了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各方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 
  〔参 考 文 献〕 
  〔1〕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2〕滕大春.美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程颖,马绩伟.国内外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比较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01). 
  〔4〕杨跃民.关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03). 

网友评论: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jaxfeedback.htm

毕业论文网 www.37lw.cn 联系QQ:250537075 邮箱:250537075@qq.com

毕业论文网为您提供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MBA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奥鹏毕业论文代写服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