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学 > 大学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教师教学激励机制研究

来源:www.37lw.cn 编辑:admin 时间:2017-08-19
一、教学质量导向激励机制的理论研究 
  (一)激励与激励机制的概念 
  激励,本是心理学的概念,有刺激、鼓励之意,一般指某个有机体在追求某些既定目标时的意愿程度,本文中,激励是指根据教师的内在和外在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使其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努力工作。 
  从管理学角度看,激励机制是指在激发员工工作动机以加强、引导和维持优质工作行为的一切办法、手段、环节等制度性安排及其运行机理。本文中的激励机制是指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激发每一位教师的内心世界,使其不断地去实践、探索和创新。它与教学质量监控手段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它营造友好和开放的氛围,让人积极地、主动地、灵活地去适应教学,改造教学,开发教学〔2〕。 
  (二)激励理论 
  根据心理学家、管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从不同侧面对激励理论的研究,比较著名的激励理论主要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波特尔和劳勒的激励模式理论以及赫兹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从最低到最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正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这五个层次在不同时期占有不同的指导地位,只有低层次的需要被逐步实现后,高层次的需要才逐步实现并渴望得到满足。只有为满足的需要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波特尔和劳勒的激励模式理论则认为激励与绩效之间并不存在很复杂的因果关系,在实行激励措施时,必须综合考虑奖励内容、制度、目标设置、组织分工和公平考核等因素。 
  通过对激励理论的研究,在研究高校教师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时,明确教学质量保障的主体构成,分析其内在和外在需要,找出相应的激励诱导因素,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使教学质量保障主体和目标联系起来,实现教学质量保障的目的。 
  二、构建教学质量导向的激励机制的现实意义 
  (一)是保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必然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以下简称《纲要》)中表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严格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随着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脚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使更多学生享有进入高等学校就读的权利,大大提高了国民素质。高速扩张的高等教育一方面导致了许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高校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市场需求不相符合,另一方面也导致了生师比的急剧扩大,班级规模过大,教师数量短缺,工作量过重,教师疲于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了对教学质量的追求,同时也影响了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培训进修以及从事科研等提升业务能力的机会,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其人才培养质量不仅是其教育教学个过程和品质的体现,也是广大家庭社会成员对学校的教育期望和教育投资回报。对于教师来说,如果没有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与激励机制,没有提升教学质量的压力和动力,教师只要不违反教学基本规律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即可,这样就无法保证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应该把教学质量组织管理、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和反馈,教学激励措和持续改进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结构,才能使人才培养的质量意识深入到高校教师的日常工作中。 
  (二)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必要途径 
  教师教学能力的专业水平不仅关系着于学生的个人发展,而且关系着学校乃至整个教育的发展。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尤其是毕业于非师范院校的教师,没有经历过系统的教学规范的培养,尚未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其教学的设计与组织能力、教学调控能力、知识转化能力、驾驭课堂能力、教学反思能力都比较欠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方法有限,与学生互动交流反馈的时间不足。对于骨干教师而言,除完成教学任务之外,还有课程建设、考务管理很多行政工作,同时也肩负着比较重的科研任务,所以,这部分教师更没有时间和精力研究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手段和技术的更新,教学的积极性是明显不足的。 
  事物的发展受到主观与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一方面受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工作量所影响,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热情与责任心也关乎到对工作投入的精力。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对激励对象的激励程度越强,其努力程度越强,满足感越高,工作效率也就越高。对高校教师来说,他们本身是知识性精英,有学识渊博的同事和严谨的学术氛围,因此他们有强力的成就和创作需要。最好的激励方式就是满足教师合理的个人需求,个人需求的提高影响着教学能力的提高,而学校的激励则决定着需求的满足与否,因此激励助长机制是教师教学能力得以提高的外部条件〔3〕。
 三、完善教学导向激励机制的对策 
  (一)优化教师工作业绩考核制度 
  美国学者厄内斯特·博耶指出,学术意味着从事基础研究,但一个学者的工作还意味着走出单纯的问题研究,寻求问题间的相互联系,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建立桥梁,并把自己的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4〕。目前高校的教师考核多倾向于科研成果产出,甚至在教师准入时也以教师发表的文章、拿到的基金和课题作为聘任条件。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固然可以提升一所高校的科学研究水平,但是不能忽略教师的本质工作—教学。为引导教师以教学为本,全心教学,在教师年度绩效考核及职称晋升等方面,应该适当提高教师教学业绩的比例,创设良好的教学研究与改革的学术环境,通过政策导向引导教师转变观念,积极投身教学工作。例如,我校制定了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方案,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等级与质量,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各类竞赛获奖,教师本人获得教学竞赛等奖励,均作为评估条件,根据教师的教学表现评出A、B、C、D四个等级。据此评估结果制定了教师教学质量奖评选及奖励办法以及教学名师评选奖励办法,如被评为A级教师,则有机会评为教学质量标兵奖及教学质量优秀奖,在职称晋升时作为重要的参考条件。 
  同时鼓励教师将在科研中获得的新知识、科研成果及时融入到教学中去,如聘请学生担任科研助理,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工作;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支持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等全国大学生课外学生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在授课时,将研究成果与研究方向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去等,以科研成果反哺教学,既能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也培养了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还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科学研究与创新思维能力,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 
  (二)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重要的环节,其主要目的是为做出教育决策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本着以教学质量提升为目标,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将督导专家评价、同行评价、教师自评和学生评教结合起来,将奖惩性教学评价与发展性教学评价结合起来,构建各有侧重的评价指标,实施规范、灵活、多样的评价操作,既关注目标控制,也关注过程控制〔5〕。发挥教学评价效果的最大化。 
  一般认为,教师评价是对教师的教育活动及其效果的测量和判断。当前很多高校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还是以奖惩性评价为主,并将评价结果作为人事决策的依据,给老师带来了压力和动力。发展性教学评价是指在教学评价过程中,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终极目的,高度重视教师的可塑性,即教师发展的潜力,无论是教学督导专家,还是学校领导,亦或是学生,都要客观实际地帮助教师找到他的优势与需要完善的地方,促进教师分析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它既能反映教师教学效果,又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手段〔6〕。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奖惩性评价虽然在一定范围内激励了老师更加认真努力的工作,但是这种动力是自上而下的,难以调动全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高校教师是知识精英型员工,为人师表,他们的自我实现需要较一般人更要强烈,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特点就是要帮助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满足了他们内心较高层次的需要,使他们将内心需要与学校教学质量保障的需要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但是,从管理上来讲,奖惩性评价比较易于比较和量化,与发展性评价并不是对立的,因此应该将二者统一起来,使管理更加人性化。 
  (三)建立灵活的动力机制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和各省市经济、文化环境的差距逐渐拉大,高校教师的人才引进及先进的教师发展支持服务已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齐齐哈尔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由于缺少地缘优势,对专家型人才和青年教师的吸引力不够,因此更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师教学动力机制,从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求角度出发,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激发教师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更好的为学校的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首先,建立岗前培训、国内外访学等能力培养机制,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设立教師教学发展中心,保障教师进修培训等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根据教师的不同需求,制定丰富的培训计划。如对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使他们掌握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经验;对骨干教师,为教师提供国内外交流的机会,并支持教师到国内外名校做访问学者,培养教师的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 
  其次,开展教学竞赛、教学方法改革等竞争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这些活动的举办过程中,不仅促进了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研究的主动性,也调动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更进一步使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与此同时,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也有所提高,教学机制也科学规范化和层次化〔7〕。 
  再次,评选教学名师、教学标兵等荣誉、被尊重感等精神奖励机制,树立师德信念与责任意识。高校教师所处的工作环境和学术氛围决定了教师需要的高层次性,他们有渊博的专业知识,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的学术洞察力,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因此通过精神奖励机制,可以有效的强化教师的教学责任意识,树立高尚的师德信念。 
  最后,建立以教学业绩为依据的薪资奖金分配等利益机制,教师的工作待遇、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才能产生较高的职业认同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 
  高校教师的教学激励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重要的环节,文中从学校内部管理组织阐述了对教学激励做出的努力,除此以外,政府、社会、学生及家长也是学校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力量,比如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使高校有支撑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动力;学生及学生家长也要积极配合,使全社会都来关注本科教学质量,提升高校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参 考 文 献〕 
  〔1〕陈思远,郑泽萍,孟根同,等.构建以教学质量为导向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探析〔J〕.大学教育,2016,(08):67-68. 
  〔2〕温鹏.加强教学过程中监控与激励机制完善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7,(08):75-76. 
  〔3〕袭雅楠.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34. 
  〔4〕魏宏聚.厄内斯特·博耶“教学学术”思想的内涵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9,(09):39. 
  〔5〕刘娟.地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机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02):68-69. 
  〔6〕汪玲.浅谈学校教育督导中的教师发展性评价〔J〕.教育探索,2014,(08):103-104. 
  〔7〕缪锌.地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3):45-47. 

网友评论: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jaxfeedback.htm

毕业论文网 www.37lw.cn 联系QQ:250537075 邮箱:250537075@qq.com

毕业论文网为您提供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MBA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奥鹏毕业论文代写服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