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学 > 教育管理论文 > 正文

创建和谐灵动的语文课堂

来源:www.37lw.cn 编辑:admin 时间:2017-09-23
一、突出“民主互动”方式,努力创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现在的学生,自主性在不断地增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一套生活方式与学习方法,曾有一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喜欢民主传授式的课堂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反之,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因此,和谐生动的课堂,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种美的享受。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得好:“教育若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在教学中营造民主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还要创建充满关爱和尊重的学习环境。要想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自己的被重视。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双方机智之光的闪耀,出人意料的教学创造,都来自于老师和学生双方的高度结合:师生之间,心有灵犀,举手投足,心心相印。课堂教学千万不能出现“三隔”:一是隔心,师生之间,各思其事,终不能心领神会;二是隔情,师生之间关系淡薄,情感不通,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动之以情,悲之欲泣,喜之以颜,慷慨激昂,台下的学生却无动于衷,这实在是教育的悲哀;三是隔智,教师总认为学知识易如反掌,学生却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教师滔滔不绝,学生相对无言。无论教师讲得多么精彩,一旦陷入这三隔的境地,教堂效率便大打折扣,学生不但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还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曾听一教师讲授《海底世界》,教学时,可谓声情并茂,知识还渗透得很透彻,但收效却不佳。这主要是该教师没有充分调动孩子主动参与,只是在那里空说,学生根本提不起兴趣来。其实教学这一篇文章,首先要从视角方面入手,只要利用丰富多变的动画,让学生目睹海底世界的美丽和物产丰富,教师还需要多说吗?至于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让学生带着老师设计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可以独立完成,也可小组合作,鼓励、引导学生理清头脑,认真分析,这样很快就能把问题解决。最后一步就是训练一下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其审美灵感,拿起手中的画笔,画下眼里和心中的海底世界,学生肯定会兴趣盎然,整一节课教师都在想方设法把学生引进预先设下的“棋局”,课堂教学效果会收效不少。这个例子告訴我们:教师除了自己投入以外,还要让学生投入,尽量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达到完美和谐,教师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心态来考虑问题,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师生之间的高度和谐。 
  众多的实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和谐不仅出现在教学方法上,它还代表着课堂情境与教学内容的和谐,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和谐。要想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还应该互动起来。在教学中,笔者经常会参与到学生的竞争中。“老师和你们比赛读,看看谁读得好!”“有没有敢向老师挑战的?”“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相信自己一定能行,谁先来?”……例如教学《跳水》时,在学习课文时,先让学生读把课文读一遍,再把课文动画放映一遍,学生兴致盎然,个个投入地朗读,读后睁着眼睛认真看,然后老师发问:“同学们,你们看见了什么?精彩吗?”“要不要我们再读一遍?再放一次?”……这种课堂上的互动,让学生感到从未有过的亲近,感受到老师与自己的平等,因此,学生个个跃跃欲试,畅所欲言,课堂的氛围自然而然地活跃、和谐了。 
  二、让课堂教学富于变化,创设灵动课堂 
  近几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渠道地进行课改和研究,更加要求语文课堂教学一改过去的方框模式,善于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创设灵动课堂,探索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 
  作为课改中的“新”教师,我们要着力让语文课堂教学富有变化美,不能一成不变。首先,分析课文要有节奏感,变化是节奏的生命,没有变化就没有节奏。教师讲课要有起伏,切忌枯燥;要有激情,善于创造气氛;要有详略,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有重点、难点,并把它体现在分析中;要善于开拓学生想象的空间。第二,要把讲授和提问结合起来。有些教师喜欢分析,洋洋洒洒,唱独角戏,有些整节课都在提问,变成了“满堂问”。教师可把讲授和提问结合,通过提问,让学生及时掌握得更牢固。第三,板书要富于变化,教师的板书要讲究艺术,要因人、因文制宜,灵活多样。好的板书如同一件艺术品,它展现出老师的教学思路,凝聚着教材的精华,具有内容美、形式美、艺术美。例如:在教学《水就是生命》时可运用归纳式的板书,可让学生直观明了地理解到水对生命的影响和水对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还教会学生怎样才能做到科学地喝水。 
  教学结构的变化,需要根据教材内容作出相应的变化,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做到因人、因文制宜。
例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笔者先让学生课前先搜集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深入了解鲁迅这一伟人。再让学生自己读文,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并添加小标题,明确课文写了鲁迅先生哪几件事。然后提问:“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在讨论的同时,学生能通过文中的事例,逐渐走近鲁迅,剖析鲁迅之为人。最后,还分析了文中某些重点的语句,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课文内容。教学时,笔者采用了“指导——质疑——讨论——小结”等一系列的结构变化,课堂有起有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三、运用网络技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课是一切阅读能力培养的基础,很多时候,学生对枯燥无味传统的课文分析没有什么兴趣。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不失阅读热情,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让文章变得更有吸引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利用图文并茂的音像和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感其味,产生欲罢不能的阅读和探究欲望。它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乐于接受阅读教学。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多发掘、抽取课文内容变成现场剧表演,这样,学生越学越有“味”,越会接受阅读教学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笔者在教学《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的时候,利用校园网络,给学生播放了当年红军飞夺泸定桥的那个壮观动人的场面,学生看得多么认真,整一节课都没有分散精神。影片把他们带回了当年那个战火连天的年代,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红军不怕艰难险阻,也要战胜敌人的决心和毅力。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读得很有感情,完全把那种敬佩、紧张的语调读了出来。在课堂上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片断】 
  (1)播放图片,体会“抢时间”,初步释疑。 
  教师:①在文中画出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怎样克服困难的。 
  ②说一说,在你的心目中,红军是一支怎样的队伍。 
  学生:结合所画的句子交流阅读体会。 
  (2)体会“天险”,深入释疑 
  教师:同学们,请边读边画描写泸定桥的词句,看看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学生1:桥险: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 
  学生2:水急: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 
  学生3:敌狂: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 
  (3)体会“攻天险”,再次感悟 
  教师:红军历尽千难万险,终于抢在敌人前面到达泸定桥,但面对天险和敌人的防守,红四团是怎样攻打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第7、8自然段,看你对这支红军队伍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这是一支英雄的队伍:从团长、政委到二连、三连的战士,都是那么不怕牺牲。 
  教师:让我们回到1935年,再来看看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吧!(播放录像电影《大渡河》中“飞夺泸定桥”片断。) 
  (二)在读中体会阅读教学的魅力 
  阅读,最重要从“读”入手。教材里的课文,内容丰富,生动活泼,有的内容很有情趣,有的内容含义深刻,富有哲理。课堂上,教师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范读和教师自身的语言感染力,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情感世界同步发展,让学生懂得主动积极读书,把读书视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在教学《钓鱼的启示》的时候,笔者首先利用课件播放录音,让学生认真倾听,再引导学生把自己化身為文中的主人公詹姆斯,感受自己心情的变化,那么读起课文来就更流畅,更容易进入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文中有利阅读的因素,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因为文中的主人公和学生的年龄相仿,他们的想法有共同点,学生在朗读时,能读出詹姆斯“激动——沮丧——失望——骄傲”的心情变化。 
  四、引领学生走出传统的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教育诸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每个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都制约着教师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不能单纯地采用某一种教学方法,而要结合实际,变换教学方法。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与鼓励,让他们充满自信地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更大的进步。 
  例如笔者在教学古诗的时候,能针对班里存在的好、中、差三个等次的学生,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具体分两步走,一是目标分层。根据全班学生的水平和学习态度的差异,将学生分为A、B、C三个组,对不同组给出相应的教学目标。A组:熟读成诵,口述诗文大意,能围绕诗句写一个小片段。B组:会默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C组:熟读会背,并能默写古诗。二是分层练习。课堂上,前十五分钟引导学生一起学古诗,要求每个学生都达到基本的教学目标,后二十五分钟按以上目标集中进行分层训练;布置的作业也分为选做题和必做题。这样,符合了学生的实际,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吃得饱”,“吃得好”,可以让学生各自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甚佳。 
  让我们真正走进和谐灵动的课堂,树立为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一个民主和谐、灵动变化的有效教学的实施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语文课堂教学的和谐和变化,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取得成功教学的关键。语文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探索与创新,力求课堂教学的和谐与灵动变化,使语文教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2]李吉林.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 
  [3]王俊道,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黄亢美.小学语文创新教育探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jaxfeedback.htm

毕业论文网 www.37lw.cn 联系QQ:250537075 邮箱:250537075@qq.com

毕业论文网为您提供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MBA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奥鹏毕业论文代写服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