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学 > 大学教育论文 > 正文

微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来源:www.37lw.cn 编辑:admin 时间:2017-08-19
一、微媒体及其信息传播特点 
  微媒体是由许多独立发布点构成的网络传播结构。它普遍依托微博、微信、微视、APP等微型媒介,利用短而精的文字、视频、音频、图片等方式进行实时、互动、高效的信息传播。〔1〕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学生是微媒体使用的主要群体,微媒体已成为他们自由表达个人意见、关注社会发展的网络聚集地和交流大平台。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信息传播平台,微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互享性与开放性。传统媒体主要是单向传播,主要表现为在特定的时间内由信息发布者向受众传播信息,受众被动地接受,没有信息的反馈。同时,传统媒体的信息表达,需要经过“把关人”的审核,受众要获得信息必须依赖信息采编中心。这就使信息传播不具流动性,时间、空间和速度上也受到了限制。微媒体打破了这种局限性,它以“草根化”的形式存在,每个人都可以建立自己的空间,通过微博、微信、群聊等方式随时发表自己的或分享别人的观点和看法。所以,信息提供者数量极大增加,各种信息资料散布在网络世界的各个角落,这种开放性和互享性的特点,满足了人们学习、研究、相互分享的需求,也进一步开拓了人们的眼界,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2.即时性与便捷性。传统媒体的信息从发出到反馈需要一个较长的制作周期,信息的报道是线性的,而在微媒体时代,人们可以依托手机上的微型媒介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接收或发布信息,不受地理范围、时间和电脑终端等因素的限制,具备即时性和便捷性的特征。尤其是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微博、微视等平台,可以将“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精准地掌握在手中。如,2009年2月9日晚,在建的中央电视台电视文化中心发生特大火灾,一位网民在事发时用手机随手拍下火灾场景,并立刻将照片上传到微博网站。在之后的半天时间里,照片的访问量累计超过37万次。而另外一位网民也在2月9日大概22时将另一段现场视频上传到微博上,大概6分钟后,新华社才代表主流媒体第一个发出了有关火灾的讯息。由此可见,这类突发性事件在微媒体上传播的即时性和传播速度是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2〕 
  3.多样性与个性化。传统媒体传播形式及内容较单一,也不能为个体单独制作、出版和播放。微媒体可以融文字、音频、画面、图像为一体。用户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发表自己的见解、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通过文字、信息、视频等多种形式通话、聊天;可以通过微视等APP了解实时信息。微媒体让信息传播形式变的多样化,内容更具形象性、娱乐性和直观性。同时,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专业和需要,定制、选择、检索信息,制定个性化的服务。如,微博、微信、播客等微型媒体,使得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个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传播自己关注的信息,形成了“我的地盘我做主”的传播内容与传播形式。 
  二、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模式 
  所谓模式,是指事物或活动中由若干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的、具有典型特征的简化模型或范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内容、方式、方法、手段、机制等元素科学组合起来的范式,是贯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态与实践的桥梁。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的主要模式有以下几种: 
  1.灌输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这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模式,主要以课堂教学、学术讲座、专题报告等形式体现出来。其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灌输型思想政治教育的典型模式。在课堂上,基本以教师讲授为主导。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将教学内容进行梳理,用自己的語言传递给学生,虽然有研讨式的教学方法,也有师生之间的互动,但是在信息的来源渠道和数量的把握上,教师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学术讲座、专题报告更是如此。所以这是一种主要以“教”、以“灌输”为主的教育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知识的传播,引导学生“知其然”及“所以然”,并在人生成长的黄金时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按照教育计划、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案,注重开发利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受教育者创造一定的活动场所、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通过这种比较隐蔽的方式,使受教育者在无意识中获得某种思想或经验的教育方式。〔3〕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以大学校园物质环境为载体的物质形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以学校管理制度为载体的制度形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和以校园精神为载体的精神形态思想政治教育。合理的校园物质环境承载着历史文化、社会的价值以及质朴的精神,在无形中敦促学生修身立德,奋发图强;积极合理的学校管理制度,可以巩固和内化课堂灌输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使其更具实效性;良好的校园精神形态以其广泛性、自发性、渗透性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正面的导向作用。
3.活动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如前所述,灌输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要是通过讲授的方式将社会主导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理解、熟记、掌握这些知识,明白“是什么”、“为什么”的道理。而包括学术沙龙、文体活动、生活实践、职业训练等在内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则更加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这种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把握该“怎么做”的教育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从平面到立体、从静态到动态,有效促进学生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状况和审美情趣等综合素质更好地发展。如,2016年4月13日,由南京财经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举办的“2016年高雅艺术进校园——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外歌剧精选交响音乐会走进南京财经大学”的专场演出,为南财学子献上了一场中外歌剧精选交响音乐的盛宴,给学生们带来了高雅艺术的熏陶和视听感官的震撼。 
  三、利用微媒体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在微媒体时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高校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利用微媒体技术,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1.利用微媒体使灌输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向引导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延伸。在微媒体时代,一定的理论灌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依然重要和必要,但教师在理论灌输的同时,也应积极成为各种微媒体信息的分析师和引导员,实现课堂教学向课外教育的有效延伸。教师的“灌输性”要向“信息引导”转变,教师要熟练使用微博、微信等微型媒介,建立如虚拟“微社区”,加强与学生课前、课后的沟通交流。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式学习过程中,可以将班级学生移动用户分组建立课程实验群,借助移动微信的群发功能,首先向学生发送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中某一将要讨论的热点话题名称、背景资料以及讨论时间等,然后通过微信就主题进行讨论,教师可以对整个讨论过程进行适时有效的监督,对于某些讨论积极且有创新观点的学生,给予及时表扬并将其观点进一步引申,对于一些对主题理解错误或讨论偏题的学生,给其单独发送信息并指出错误及不足之处,鼓励学生进一步努力。〔4〕这种“引导型”的教育模式,一方面,避免了师生面对面的拘束感;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主導地位得到了有效转换,变学生为主导,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利用微媒体构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新平台。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系统,对于巩固内化思想政治教育成果,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由于微媒体传递的信息内容简短,且图文并茂、生动直观,能够很好地迎合青年学生的阅读偏好而广受欢迎,并且能使学生在浏览中不知不觉的接受信息背后承载的思想观念。因此,高校的相关职能部门可以将学校的官方微博、微信绑定链接,及时向学生传播国内外重大时事、相关政策动态,经过微博裂变式的传播和微信朋友圈的转发评论,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大学生形成对时事政策的正确认知和判断;可以将学校有关学生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通过微媒体平台公布出来,广泛征求学生意见,这一方面可以使管理制度更具民主化、人本化、科学性,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参与了学校的民主管理,接受民主的教育和实践,以此增强民主意识,提升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还可以通过微媒体平台推送体现校园精神的物质载体和先进人物的图片、微视频等,加强正能量和校园精神的宣传,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精神等。 
  3.利用微媒体丰富活动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微媒体时代,高校可以通过微媒体平台丰富活动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内容、方式、方法、手段等,从而进一步提升活动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实效性。如,在举办相关活动前,让相关人员就活动主题通过微视做一个简短的介绍,并通过微信推送的形式或者微博“热点话题”的方式,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参与度;还可以针对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或面对的不同问题,结合角色模仿、音乐、舞蹈、摄影等形式,制作成微电影、微课堂、微剧等,在微媒体平台广泛推送,以此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直观性、生动性和多样性。此外,借助微媒体平台还可以打破传统活动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局限性,活动举办方可以借助微媒体平台随时随地开展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得到启发。据解放日报2016年2月12日登载的一篇文章报道,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团委利用微媒体开展了一场“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寻找古诗词中的美丽家乡”的大学生寒假实践活动,得到了该校学生的积极响应,学子带着乡情乡音,重新发现乡土之美,并纷纷运用微博、微信等微媒体传播美图美句,在记住了乡愁与年味的同时,也了解了其它地方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在这样的活动形式中,逐步形成微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修养模式和情感感染熏陶模式。 
  〔参 考 文 献〕 
  〔1〕叶燊.微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常态与模式重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 
  〔2〕王虹,刘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3〕林伯海,李锦红,宋刚.试析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 
  〔4〕李林英,郭丽萍.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5〕赵倩影,郭跃军.“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媒介教育,2013,(09). 
  〔6〕许瑞芳,高国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回顾与展望〔J〕.思想教育研究,2014,(08). 
  〔7〕朱琪.“微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大学教育,2013,(05).

网友评论: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jaxfeedback.htm

毕业论文网 www.37lw.cn 联系QQ:250537075 邮箱:250537075@qq.com

毕业论文网为您提供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MBA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奥鹏毕业论文代写服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