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学 > 中学教育论文 > 正文

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来源:www.37lw.cn 编辑:admin 时间:2017-11-04
一、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物理现象的兴趣 
  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是兴趣,它很好地推动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知识,研究、探索兴趣的培养,不仅能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而且也能促进智能的发展,以提高学习质量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现代数学中不容忽视的课题。在观察活动的开始,学生往往带有一种极强的诱惑感和好奇心,喜新奇,好热闹,而这种好奇心正是兴趣爱好的原动力。但仅凭好奇心是不够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抓住学生好奇心这种心理特征,变好奇心为观察兴趣,进而转化为求知欲望。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在教学中具体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讲中外物理学家的故事;介绍自然界中各种奇异的物理现象;做有趣的物理实验,介绍物理学前沿知识及科技、生产、生活中的物理应用等。并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适时布置观察作业,并在课堂上讲评观察结果,由此来不断激发学生们的观察兴趣。 
  二、做好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以教师为主要操作者的表演示范性实验。它主要是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展示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配合讲授或穿插学生讨论等方式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归纳总结。首先要明确观察目的,其次指导观察方法,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如按时间的先后,位置的远近等。对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出现条件,要求学生作记录。还可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不失时机的提问学生,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注意整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产生条件和特征等。 
  例如在演示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引导学生把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远的位置,渐渐移近凸透镜进行全面观察。在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观察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并记录随着蜡烛和凸透镜距离变化而产生的成像变化规律。还要注意指导学生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附近反复观察,从中引出实验结果:焦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等。通过对演示实验现象的观察,对比分析实验数据,学生自己可顺利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不仅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使学生学会观察物理实验现象的过程和方法,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丰富了探究实验的内容。 
  三、在分组实验中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操作,观察现象,使用仪器进行测量、记录数据以及处理数据和分析结果的过程,是手和脑、知识和能力、经验和创造获得综合性基本训练的重要环节。同时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也只有通过学生自己进行严格、系统地训练才能得到提高,是他人和其他方法所不能替代的。 
  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用各种手段去观察,去感知研究对象,教师要恰当而适时的指导,引导点拨学生的观察顺序及对象。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没有这个基础,学生不可能真正得到知识。例如:教学《水的沸腾》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观察和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如:酒精灯使用时应当注意什么问题;温度计应当如何使用;观察随着加热的过程温度是如何变化的和水中的气泡变化;观察沸腾现象,描述沸腾过程;沸腾的特点有哪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仔细观察,会观察,根据实验的现象填写表格,根据表格上的数据,分析水沸腾的特点,将表格上的数据用图象的程,从图象中可以看出什么.形式表现出来,根据图象上的特点总结出水沸腾的特点.又如:我在在讲《大气压强》一课时,让课内每个小组同学都动手,拿一只玻璃杯装满水,将一块纸板盖住杯口,然后将杯口朝前后左右各个方向,纸板都没有掉下来。这时,各组做完的同学纷纷举手抢先说出观察结果:大气的压强来自四面八方。 
  实验时,要对学生提出观察要求,要求学生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毫不含糊地尊重客观事实,如实地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要认真、细致、深入观察。在实验观察中,要提倡眼脑并用,即把观察和思维紧密结合起来。 
  四、指导学生在“小制作”實验活动中训练观察能力 
  教材上设计了很多有趣的课外小制作、小实验。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各种物理小实验,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活动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活动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强烈,使学生的动手习惯和实践能力逐步得到了培养。如“纸盒烧开水”、“小风轮”、“电铃”、“楼梯开关”“小潜艇”“不倒翁”等等小实验、小制作,就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促使他们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相关问题。如在完成教材上的直流电动机模型实验后,安排小制作:用一根漆包线、两枚回形针、小磁针等,完成“电动机”的制作。虽然有的学生怀疑一根线、一个磁针能转吗?但学生仍带着好奇心去实验,通电后有的不转,有的晃动,有的手一碰就转了。这时就问:“为什么各人做的情况不同呢?导线中有电流吗?电流方向如何?这个电动机有无换向器?换向器问题如何解决?”等等。这时告诉学生换向器是转动的关键,也就是说转动线圈的引线必须刮去漆皮(一端全刮,一端刮一半)。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研讨怎么办,在失败中寻找原因,在实践中寻找真理。小制作”的重复实践,学生可以自己不断评价和验证自己的设想,并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物理教学探讨》2011第十期.

网友评论: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jaxfeedback.htm

毕业论文网 www.37lw.cn 联系QQ:250537075 邮箱:250537075@qq.com

毕业论文网为您提供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MBA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奥鹏毕业论文代写服务!

Top